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泽地书院

泽地书院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听刘杨老师讲当代文学七十年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19-11-14
 

9月25日下午14:00,为响应学院组织教师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泽地书院网络文化工作室邀请中文系教师党员刘杨博士为学生开展主题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辉煌的历程——新中国当代文学七十年”爱国主题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管庆江、部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及学生共同参加活动。 辅导员孔祥亮老师作为主持人,拉开了这场文学盛宴的帷幕。


1

管庆江书记与孔祥亮老师及学生参加活动


12


“在建国70周年历史中,祖国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方面的反映让人印象深刻。在今天,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讲一讲这些年的文学发展,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繁荣的时代,依然能坚持多读书,多交流,感受文学世界的魅力!”

而后,刘杨老师开篇立意,指出“当代文学的概念与共和国密切相关”。所以,讲述当代文学就是讲述共和国的发展变化历程。

中国当代文学虽然只有七十年岁月,但是它与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学、地域宽广的外国文学地位相当,被全国四千多人深入研究着。究其原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与当代中国同步发展。以陆游唐婉的分手词、《红楼梦》黛玉葬花的情节为对比,刘杨老师提出,中国当代文学的作者、作品与我们在同一时空下,面临同样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因而有着共同语境。且当代中国发展迅猛,尽管文学发展历程短,但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欧洲文学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成就可谓是辉煌灿烂的。

此次讲座,刘杨老师就从其个人角度,辅以各种实例,讲解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在50年代到70年代之中,刘杨老师以赵树理的《登记》被改编为15种地方戏从而推动新《婚姻法》的实行等实例,点出文学对个人思想乃至国家政治上的重大影响。同时,这个时代的文学中涉及了众多的政治术语与《红岩》等小说表现出的主动的精神追求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主题。

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也是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人到中年》这部小说就对当时社会产生了轰动的效应,改变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固有形象,使国家逐渐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同样就像90年代时期,针对腐败问题,周梅森的小说《中国制造》等反腐小说对当时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而文学又不仅仅是文字,它可以伴生广播、影视。随着时代的变化、媒体的发展,网络文学兴起,许多作家也转型成为编剧,文学受到了市场的冲击,文学的产量也受到一定影响,这对于共和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文学的市场标准与审美趣味标准产生冲突,茅盾文学奖所获奖的作品销量并不太好,而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小说却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网络文学更新的持续性与阅读的轻松性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文学既记录了生活,又参与到生活之中。共和国文学与国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文学,文学又留下了社会发展的印记。而在这之中,文学不同于历史精简的记录,它最独特的一点便是能表现出心理、情绪,体现人们在思想上的波动,使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到时代问题与巨大的社会变迁,所以也就能产生较大的精神影响,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共和国文学发展的两个因素

接下来,刘杨老师提出,共和国文学的发展中包含着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性,一个是世界性。

民族性,也可以说是古代传统,例如《三国演义》中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形象与《水浒传》中莽撞暴躁的李逵形象都是单一性格的反复情节刻画出来的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稍有些扁平。而外国文学的人物性格就不会这样单调,而是非常复杂,例如《红与黑》的于连、《安娜·卡列尼娜》的安娜等人物形象矛盾众多,理解难度很大,这也是世界性。这就被我们50年代时期的小说继承,作家们借鉴苏联文学中宏大的叙述方式,同时也借鉴中国古代文学中形象的反复刻画,留下了一批批典型人物形象,在各类人物形象之中形成鲜明反差,即人物的好坏是经过对比的。这样的小说虽然有一些不现实,但是其人物形象是有强大感染力的。

而在80年代的时候,国门大开,欧美等国家的文学影响了我们的文学,产生了现代派的小说。自此,作家不仅仅是简单地去写生活中的事情,而是侧重于心理角度与情绪表达,去捕捉一些深层的东西。文学的核心是人性,因而此时的写作更多地表现出对人性的探索。但是这类小说难以读懂,许多作家写了之后作品的销量并不如意。于是作家开始向传统文化探索。例如余华的《活着》写的其实是很深刻的主题,但是故事性强,可读性高,水平各异的读者都能接受,这就是由于他回归了中国民间的土壤。因此,刘杨老师认为,90年代是当代文学的分水岭,此前的当代文学都处于探索阶段,此后当代文学成熟起来。《活着》、《长恨歌》、《白鹿原》等小说皆是如此,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较浅显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另一个层次则是给予读者深入思考的空间。


从青年角度理解当代文学

此外,刘杨老师结合新中国成立70年代的主题,从青年的角度再重新理解一下七十年的当代文学。

以《青春之歌》为代表的50年代的文学里,成长是主题。现在的年轻人往往被高考等社会制度模式化,缺少一些个性,容易被社会思潮裹挟,从而选择一条其实并不符合自己的道路。而小说里的人物代表了当时一代青年人,将成长与人生道路密切联系。他们拥有个性,能够独立思考,将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入发掘自己的价值。

在改革开放时期,知识再次成为青年人的第一目标,于是此时的文学所表现的主题是探索,他们对于文学的激情与他们的想象创造都与之前与众不同,例如朦胧诗的兴起就引起了新生代与如汪曾祺等老一辈文学家的争执。彼时的年轻人对于探索与革新的欲望极为强烈,最终汇聚成改革开放的内在精神动力,国家前进的重要力量。

八十年代,政治与经济的变革使得那时年轻人身上的激情渐退,他们反叛过,但最终归于妥协。而随着外来文学的输入与高考等制度的过度压抑,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年轻人觉醒,将压抑的情绪爆发。韩寒的《三重门》就反映了当时高考制度的问题,从而掀起了教育的改革。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兴起突破了郭敬明那一代人的单调,呈现多样化、类型化小说。而类型化小说的背后所体现的是强大的想象力,通过媒介的虚拟性,构造一个跨越次元的宏大世界观。

我们可以看到,从最早的《青春之歌》到青春疼痛文学,青年人始终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他们都很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借艺术来表达自己所想。但是现今的网络文学却不一样,形成了现实经验与审美经验的错位,使青年人的个性盲目化。因而,现在的我们在虚拟世界找到精神寄托的同时,仍要记得我们在现实中生活,明晰自己的责任,并为之奋斗。

最后,刘杨老师点明,文学无论如何变化,它都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启迪人生的智慧与生活的勇气。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