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教〔2010〕35号
杭 州 师 范 大 学
关于开展校级品牌通识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我校“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完善并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升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通识教育课程倾斜,充分发挥品牌通识课程在育人过程的示范作用。根据《杭州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杭师大〔2010〕8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于本年度开展校级品牌通识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
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近三年已连续开设两轮及以上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含限选与任选课)。已列入“攀登工程”——质量工程培育及各级课程建设项目的不再重复立项。
二、建设内容及要求
(一)申报课程应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课程建设要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引,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定位准确,教学效果好。通过品牌通识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引导学生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原则上立项课程建设应在建设周期内以学期为单位滚动开设以扩大学生的受益面。
(二)教学队伍建设。各学院应积极组织、发动优秀教师领衔校级品牌通识课程建设。凡申报品牌通识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即负责本门课程教学与建设的主讲教师)及其他主讲教师必须是本校专任教师,负责人同时需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次。通过二年建设力争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团队。
(三)教学条件建设。品牌通识课程建设必须具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教学进度表)、授课教案、参考文献目录及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材(讲义)、课件、案例等,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课程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发展完备理性,从而达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
(四)教学研究、改革与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果。应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具体课程教学实际,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改革。
(五)教学效果。品牌通识课程建设的教学效果以课程的开出率和学生的到课率,学生评价、同行与专家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课程网站及网络资源制作。凡申报品牌通识课程建设的课程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资源制作及运用有机结合;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七)特色方面。课程须特色鲜明,要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更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与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与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并在校内外具有一定影响与辐射示范作用。
三、组织实施
校级品牌通识课程建设工作分为申报与审批、实施与检查、评估与验收三个步骤,建设周期为二年(实施: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具体程序与办法如下:
(一)申报与审批
各学院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分管院长、系主任、教师代表、教学管理人员7-9人组成),组织申报1-2门校级品牌通识课程建设,由课程负责人填写《杭州师范大学品牌通识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一式四份,经所在学院(部)审核同意后,于2010年10月18 日前报送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联系人:徐春梅、吴泠,联系电话:28862871、28867990,电子稿发送至jxk@hznu.edu.cn。
(二)实施与检查
凡立项建设的品牌通识课程建设应根据申报书建设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学校将对课程建设与进展情况进行年度建设检查并组织交流,品牌通识课程建设实行滚动淘汰制。
(三)评估与验收
各品牌通识课程建设按计划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后,课程组负责人须在课程组自评基础上,对照校级品牌通识课程建设评估验收指标(另附)填写《杭州师范大学校级品牌通识课程建设验收报告书》,附上有关成果与材料,学校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估验收,对验收通过课程授予“品牌通识课程”荣誉称号,并在工作量计算上予以倾斜。
四、经费使用与管理
学校设立课程建设专项基金,作为课程建设的资助、配套、扶持、奖励、组织管理等经费,每门课程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0000元,分二年下拨,经费使用办法参照《“攀登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杭师大〔2009〕137号)执行。如有调整,另文通知。
各学院(部)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传达文件精神,组织广大教师积极申报。
附件:《杭州师范大学品牌通识课程建设申报书》
二○一○年
主题词: 品牌通识课程建设 申报 通知
发:各学院(部)
杭州师范大学教务处
附件:
杭州师范大学
品牌通识课程建设申报书
课程归属:□基础素质类 □综合素质类
课程类别:□人文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艺术体育类 □创新创业类
课 程 名 称
课程组负责人(职称)
所 在 学 院(部)
联 系 电 话
填写日期(年月日)
杭州师范大学课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制
二O一O年九月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
最终学历 |
|
专业技术职务 |
|
|||
学 位 |
|
行政职务 |
|
|||
所在院系 |
|
学科专业 |
|
|||
研究方向 |
|
|||||
教学 情况 |
近三年来授课(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学生数、开设时间)、教学研究情况 |
|||||
教学 效果 |
近三年教学业绩考核情况 |
|||||
学术 研究 |
近三年来科研情况 |
|||||
获奖 情况 |
近三年获奖情况 |
2. 教学队伍情况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讲 教师 情况 |
除课程负责人外的其他主讲教师情况简介(近三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 |
3.课程建设现状
课程描述 |
教学条件建设现状(含课程大纲、教材、课程规范、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等) |
师资建设现状(含师资结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师资培养等) |
教学工作与改革现状(含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与成效) |
4.课程建设规划(含课程网站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理念与目标 |
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具体实施步骤、方法与措施(按学年) |
课程建设预期成果与特色 |
5.经费预算
序号 |
建 设 项 目 |
金额 |
计算标准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总计 |
|
|
|
学院(部)审核意见(含学院的政策措施):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校课程建设办公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校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备注: |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