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之一
优化队伍、凝练特色,实现人文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编者按:未来五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时期,是我校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文学院进一步深化专业与学科内涵建设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大力提升学院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人文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基本成型,我们特意邀请有关老师对规划内容进行了解读。本次刊发的是解读内容的第一部分。)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
原文要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进一步确立师资队伍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通过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的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一支总数在100人左右、其中博士学位达到75﹪以上、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解读】
师资队伍水平作为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公认。“十一五”期间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有教授30名,副教授39名;其中45人拥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整体上呈现着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术基础扎实、学术创新意识强烈的良好发展态势。从横向比较来看,虽然我院师资的核心指标与要素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但相对国内一些发展基础较好的兄弟院系而言,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仍然偏少;少数二级学科学术队伍不够齐全,梯队配置不尽合理,团队合力不够强劲,制约了学科的长远发展。
审读“十二五”规划,首先明确了人才强院的战略。学科与专业的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汇聚”的质量,即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其次,规划提出了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建设的整体目标。打造一支总数在100人左右、学科分布均衡、梯队配置合理的师资队伍,确保师资整体水平和综合指标位居省内前三名,这对于在2015年实现省内一流人文学院的建设目标来说,是重中之重。
规划还较为具体地阐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一是健全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优化高端人才生存环境。未来几年将力争引进2—3名重量级的领军人物、5—8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0-15名海内外名校毕业的优秀博士。人才引进要主动出击,破除过去坐等人才上门的陈旧观念,广泛搜集人才信息,发现人才、眷顾人才、延揽人才;要努力构建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二是建立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着力培养后备力量。重视青年教师成长,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师从名师”计划,健全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强势学科、优势学科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四是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团队发展。以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的申报与研究为依托,以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历史学)与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论)为抓手,培育2—4个由一批著名学者和专业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组成的、具有较强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省级学术创新团队,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关键词:学科建设
原文要点: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中文、历史学科位居省内高校前3名,扎实推进硕士点一级学科的建设工作,力争列入学校博士点培育学科。
【解读】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根本。“十一五”期间我院新增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中文、历史);新增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和B类1个(中国近现代史)、新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准基地1个(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杭州市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文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应用语言学)。检视已有基础,中文、历史学科虽然具有较为厚实的积淀,但省级以上学科平台较少,各二级学科发展不均衡,特色不够鲜明,个别学科甚至面临不进则退的境况。旅游学科建设进程缓慢,至今未取得硕士点授予权,学科平台缺乏。
“十二五”规划提出,根据学校“建成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五年奋斗目标,我院未来五年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将中文、历史建成省内一流学科,切实抓好硕士点一级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博士点学科培育,巩固相关学科在省内的领先地位。引人注目的着力点有:一是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结构。稳定发展目前相对见长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文学、语言文字学等学科;加快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文艺学、比较文学、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等学科;加大力度发展目前比较薄弱的旅游管理等学科。通过加强二级学科建设,促进一级学科内部结构的完善,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二是打造优势学科、坚持特色发展道路。通过特色学科的培育,形成学科建设的亮点、制高点。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在学科建设某些点形成突破。根据我院现有基础,在一级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按照“扶优扶特”原则,设立人文学科特区,汇聚优秀人才,凝练研究方向,全力推进龙头学科建设。在中文学科重点建设音韵学研究、词学研究、余华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3个中心,在历史学科重点建设民国史研究、宋史研究、城市史研究3个中心,打造我院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优势、特色学科。三是切实强化学科平台建设。积极构筑省市级重点学科平台,突破现有瓶颈限制,实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加快现有5个省、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大力扶持民国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语言文字学等学科冲刺教育部及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等学科冲刺杭州市重点建设学科,组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团队,合作建设省文化厅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