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地点:人文学院C101室
主持人: 俞晓霞 博士
报告(一)
城市诗歌:美国现代诗人的人生体验和智性探询
报告人:李海明 博士
评议人:沈松勤 教授 刘克敌 教授
报告简介:
随着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作为世界性城市的地位日益上升,城市成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是历史的进步,但现代社会中种种尖锐的矛盾也在城市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于是,城市也成为了关注人类社会问题真相的诗人们情之所系的重要考察对象。本报告对20世纪初美国三位著名诗人卡尔·桑德伯格的《芝加哥》(Chicago)、艾米·洛威尔的《一条伦敦大街:凌晨两点》(A London Thoroughfare in:
报告(二)
变革时代的城乡秩序重建——以刘庆邦小说为个案
报告人:詹 玲 博士
评议人:斯炎伟 教授 俞世芬 博士
报告简介:
本报告是一篇尚未完成的学术论文,为报告人课题“新时期以来文学视域中的城乡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本报告中,报告人以文学中的城乡关系书写为中心,着手两个问题的思考:其一,是什么造成1990年代以来文学文本采用同样的“憧憬→碰壁→吞噬或逃离”的线性发展模式,把市场经济改革后的进城乡下人命运繁衍为单一、抽象的“苦难”寓言?其二,作为乡土出身的作家,是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乡土礼治社会与现代法治社会两种秩序更迭下的矛盾与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种视角?本报告以刘庆邦小说为个案,来展开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分析。经过文本解读,报告人认为知识分子在新的转型时期用启蒙者的身份复活无产阶级道德话语体系,完成对资本现代性金钱主义的价值批判,但现代性启蒙者和批判者,以及接受无产阶级道德的改造者和复活无产阶级道德的审判者多重身份的叠加,让知识分子在现代性面前显得矛盾重重,这是对问题一的暂时性思考;以刘庆邦的《神木》为例,报告人试图进入问题二,即探讨乡土传统如何在中国当代社会秩序建构中步步坍塌,以及新的现代法治秩序重建面临的困境,并且延续问题一的思考,在这种重建过程中,知识分子,尤其是乡土出身的知识分子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因为文章尚未完成,故而思考并未凝练,所以暂时简介到此,具体内容在报告中再和与会专家学者商榷。
热忱欢迎学术同道光临!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