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之一
集体照
当帷幕拉开前的钟声又响起,当灯光照亮每个人心里的桃花源,你准备好了吗?
5月10日晚六点,由校团委主办,流霞剧社、人文团学承办的第二十七届杭州师范大学话剧节决赛在500座剧场隆重举行。众多学子——甚至是已毕业的校友们都纷纷赶来,把剧场挤得满满当当。学校(院)相关领导、老师观看演出,朱晓江、郭持华、张霁、黄岳杰四位老师担任本届话剧节评委。
本届话剧节以“灯光照耀桃花源”为主题,经过初赛的选拔,一共有五个剧组登上了今晚的舞台。参赛剧目分别有《麦克白》、《思凡》、《四喜的碑》、《生日晚会》和《红色的天空》。
那么本届的话剧节又有什么看点呢?
【20岁的面孔·80岁的挑战】
和往届一样,本届话剧节的各个参赛剧组都是由来自各个学院的在读学生组成的,都是二十出头年轻的面孔。然而演出角色却涵盖了十三四岁的小丫头到80岁的垂垂老者,从弑兄篡位的将军到在宗教教令压抑下渴望人性自由的小尼姑、小和尚等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独特之处,每一个角色对于演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这群年轻的业余演员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演技。演员们吐出的每一个字,脸上变动的每一丝表情都牢牢牵动着观众们的心神。每一场剧的结束都会迎来观众热烈的掌声。
【经典·原创】
今晚舞台上不仅有对《麦克白》《生日晚会》这样的经典剧本的“新”演绎,更是有学生手中原创的剧本。由“自由人3.0”剧组带来的《四喜的碑》的剧本是经亨颐学院的张惠珺同学创作而成。该剧讲述了一个遥远的战争年代的故事。四喜的“战死”让其家人成为了“烈士家属”,并且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当全家人都沉浸在舒适的新生活中时,四喜却回来了。原来他并没有战死而是当了逃兵,所谓的“烈士”只是一个误会。但是此时他已经成了家庭的累赘甚至是毁灭者。在家人的逼迫下,走入绝境的四喜选择了自杀,继续了未完成的死亡。编剧用这样一个悲哀和荒谬编织的“圆满结局”揭穿了“生命属于生命者”这一伪命题。该剧获得了指导老师黄岳杰老师极高的赞誉,并且斩获了本届话剧节剧本大赛一等奖、最佳女演员、优秀男演员、最佳导演奖四个大奖,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原创的力量!
当然莎剧《麦克白》、改编自京剧的《思凡》等经典曲目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赖声川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红色的天空》经过演员们带入思想的演绎,让观众们深深地陷入了对于生命的思考,也为本届话剧节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戏里·戏外】
一场精彩的表演并不仅仅只有灯光下的泪水和汗水,更有前期费尽心思的准备和台上台下的无缝配合。演出结束,黄岳杰老师一走上舞台就大力夸奖的众位非专业演员今天超常的表现。他说:“这和我昨天看到的太不一样了。好像一上舞台他们每个人都冲上了巅峰状态。”从两个月前开始排练到现在,其中有太多值得津津乐道的故事。
而现场演出的完美呈现更是聚集了众人的心血。灯光、道具、音响、摄影……每一个环节都由人文团学和流霞剧社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他们每一个都是稚嫩的少年,很多甚至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事情,却依旧出色地完成了本该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任务。黄岳杰老师非常感激地邀请所有剧务人员走上舞台的最前面,迎接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戏里戏外,所有人都在为今晚的绚烂而奋斗,而掌声和赞美是最好的回报。
在演出正式结束前,黄岳杰老师为观众阐释了今年的主题以及28年来话剧节的意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而光——我们教文学、教艺术就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被光照亮,然后自身可以发出光来。”诚然如此,比一场观影更重要的,是公共性剧场中原生态的交流。在这里,知识不是碎片化的,思想不是鸡汤化的,美感不是娱乐化的。而艺术是灌输了灵魂和思想的,创新是富有人文情怀的。这才是真正的审美教育,人文教育,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
附:获奖名单
一、剧目奖
一等奖:《四喜的碑》
二等奖:《红色的天空》《麦克白》
三等奖:《思凡》 《生日晚会》
二、表演奖
最佳女演员:张惠珺 最佳男演员:杨顾超
优秀男演员 :周子昂 优秀女演员: 翟俊
最佳新人 :刘畅 王慧乐
最佳导演 :连腾清 陈君君(《四喜的碑》)
三、剧本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张惠珺
二等奖:尹恬然、陆嘉安
三等奖:颜芹芹、郑静茹、孟彬彬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