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接近尾声,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陆续告一段落。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晓伟,也从湖州安吉梅园学校回到了杭州的家中。
从2006年到2016年,刘晓伟每年暑假都带着一群杭师大的学生到省内的学校支教,每次半个多月。
刘晓伟的家里,收藏着一本本学生手写的支教心得。大部分是充满着温馨、感动的回忆,但今年,他看到了学生的困惑。
这个学生写道,临行前,他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对他去支教表示非常不理解。
这让他联想到网上很火的一篇文章《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称大学生短暂的支教是“我们彼此之间的‘游戏’”,毫无意义。
刘晓伟承认,有些大学生的支教确实只是走个过场,所以才会遭来质疑。但这并不意味着,支教本身失去了价值。
他说,这些年的实践越来越让他认识到,在浙江这样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支教最需要的不是传授知识和捐赠物资,而是为贫瘠的心灵播撒阳光。他称为“精神支教”。
刘晓伟说,一开始,他们主要给当地孩子们上一些文化课。但后来,他发现,相比“补课”,孩子们平时难接触到书法、手工、绘画、音乐等美育课程,对他们意义更大,也更受喜爱。
支教团队慢慢把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作为重要的任务,开设了一系列情感教育课,包括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等。针对不同性别孩子的特点,他们还分别设计了男童和女童教育课。
刘晓伟说,学生们的志愿精神一直感召着他,让他坚持了十年。对他来说,支教,是每年夏天和学生、孩子们的一个约定。
相关链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6-08/21/content_3393398.htm?div=-1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