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5月26日,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决赛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我院共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3个项目从入围决赛的268件作品中突出重围,获得佳绩。陈晓玲、胡悦晗老师指导的项目《去留之间:快递员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杭州的样本》获得特等奖;姚永辉老师指导的项目《“博物馆文创+南宋文化”的协同效应: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的实践创新方案》和楼培、刘正平老师指导的项目《江南儒风:新时代南孔文化传承模式研究》获得二等奖。此外,丁贤勇、管庆江、徐杨老师指导的项目《以文化+打造“健康中国”样板——基于钱塘江流域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徐杨、丁贤勇、彭伟斌老师指导的《民富·山青: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桐庐县可堆肥垃圾处理探究》项目和姚永辉、张卫良老师指导的项目《后拆迁时代农民安置社区生活动态调研——以杭州“未来科技城”板块为样本》获三等奖。我院实现“挑战杯”省赛成绩的历史新突破。
《去留之间:快递员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杭州的样本》项目团队以快递员在城市中的融入情况为分析重点,努力寻求时代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其生活提供更多新制度、新保障。《江南儒风:新时代南孔文化传承模式研究》项目团队旨在挖掘南孔文化精神,探寻南孔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归纳新时代南孔文化传承模式,为江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助力。《“博物馆文创+南宋文化”的协同效应: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的实践创新方案》项目团队以“博物馆文创+南宋文化”的协同运作为手段,研究博物馆资源“活化”的方法和策略,构建一套新颖的博物馆文创研发与销售模式。《以文化+打造“健康中国”样板——基于钱塘江流域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项目团队通过多种形式挖掘钱塘江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聚焦文化与产业的对接点,探索浙江在新时代发展历程下打造“健康中国”样板的美好愿景与实践路径。《民富·山青: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桐庐县可堆肥垃圾处理探究》项目团队对比古今中外垃圾处理模式,为桐庐县“绿色产业链”提供背景与借鉴,实证桐庐县“绿色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的独创性、先进性、科学性,为全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后拆迁时代农民安置社区生活动态调研——以杭州“未来科技城”板块为样本》项目团队则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结合文献研究,深入了解了安置农民的生活动态并总结优秀经验,从政府、社区、农民三个方面总结了可供广泛借鉴的“浙江经验”。
本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决赛作为检验我院学生科研工作成果的重要比赛,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水平、质量和参赛团队创新精神、学术水平、团队协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我院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参赛的人文学子来说,此次“挑战杯”省赛作为学术训练的珍贵机会,使他们在思维方式的建构和项目调研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裨益良多,同时此次赛事也是个人素质的提升场和通往学术殿堂的梦想之匙,磨砺他们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用进步的眼光去搜寻灵感、优化项目、打磨团队,从而融合为共同追逐光荣与梦想的有机整体。
近年来,我院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我院大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创业创新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引领下,教务科、学工办和团委密切联动,许多老师争当学生创新思维的筑梦人,学生的参赛项目推陈出新,参赛成绩竿头直上。比赛会有落幕,科研路却远不止于此,我院学子对学术科研的热爱和追求,将继续激励着他们勇攀学术高峰。(文/孙晴 图/刘倩)
附:各项目团队成员名单
《去留之间:快递员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杭州的样本》项目团队:袁逸颖(人教161)、朱晨晨(中文173)、刘倩(中文172)、南秀丽(中文172)、童晓辉(中文162)、钱娇(中文172)、张哲欣(历史182)、胡徵峥(中文171)、周佳琪(中文172)
《江南儒风:新时代南孔文化传承模式研究》项目团队:林铭涵(中文162)、陈渊(中文172)、戴嘉禾(中文162)、胡晨曦(中文162)、吴思楚(计算机162)、陈昕珂(中文161)、陈麟(中文172)
《“博物馆文创+南宋文化”的协同效应: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的实践创新方案》项目团队:叶丹(历史171)、胡峰(中文171)、沈宇力(电商163)、李艳霄(文管161)、吴锦焕(人教161)、曾慧敏(电商164)、陈纪逸枫(绘画173)、罗璐霞(历史171)、彭娜娜(历史181)
《以文化+打造“健康中国”样板——基于钱塘江流域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项目团队:曹岚(历史161)、张兑雨(历史161)、王添翃(历史161)、陈竹(历史161)、李霖(历史161)、鲁雅雯(历史171)、许智清(人教161)、叶利(历史151)
《民富·山青: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桐庐县可堆肥垃圾处理探究》项目团队:方常仙(历史151)、李轶莹(历史161)、 王祎(历史161) 、赵依恒(环工161) 、王轶丹(经济171) 、朱佳丽(经济171)、 潘鹏飞(经济162)、许晶晶(生科161)、徐明臻(浙江财经大学- 15国际经济与贸易(英华班))
《后拆迁时代农民安置社区生活动态调研——以杭州“未来科技城”板块为样本》项目团队:陆蓓蓓(中文162)、谢雅洁(人教161)、金超颖(中文161)、戴安娜(历史171)、曹怡(小教172)、章雨恬(文综171)
《去留之间:快递员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杭州的样本》项目团队
《“博物馆文创+南宋文化”的协同效应: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的实践创新方案》项目团队
《江南儒风:新时代南孔文化传承模式研究》项目团队
颁奖典礼(右三袁逸颖)
合照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