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下午1点23分,人文学院中文系在恕园13号楼201教师举行了主题为“中学教学的规律及特点”的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学军中学副校长张同华老师,我院17级中文系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同华老师带给我们一场别开生面、内容丰富的讲座。张同华老师的讲座以情怀为中心,分享了他自己高考的经历、成为一名教育者的偶然命运以及他所感悟到的中学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全程贯穿陪伴、家庭氛围、教师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字是“陪伴”。陪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则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定要经常沟通,有问题一定要马上解决,不要拖延,不要为了一时的骨气而与对方渐渐疏离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牵绊一辈子都隔不断,有时候一时间的意气用事会带来难以追悔的后果。张老师提到,无论自己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抽时间和儿子保持通话,哪怕在开会期间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以孩子为重,倾听儿子国外生活的细节,甚至为了防止通话干扰,张老师还特意准备了一部只有儿子微信的手机。这种陪伴并不始于空间的距离而是日复一日的懂得。张老师深知孩子内心的复杂和成长的规律,一反压迫式紧拉式教育模式,选择在陪伴中成为一个隐在的倾听者。孩子的焦虑、懊丧、无助和孤单经过每一次大汗淋漓的运动中那些不经意的对话得以流露乃至宣泄,所有来自家长的指导、帮助和关怀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得到贯彻。陪伴成为“双向互动”教育模式的关键纽带。
第二个关键词是“家庭氛围”。张老师以他自己和儿子的相处为例,他谈到自己在家里从来不问孩子有关成绩的事情,自己和妻子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和温馨的家庭氛围,顺应孩子的个性发展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加健康地、快乐地成长。
第三个关键字是“教育者”。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基础教育改革,人们越来越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知识技能创新合作等全方位的融通。越来越重视教室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既寓示着教师成长发展的可能性又规约着学生成长创造的潜在力。而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使学生信任,使家长信服,是一门终身的学问,一位不会与家长学生相处的教师,无论学历多高,课上的多好,都不能称为优秀的教育者。
这次关于教育情怀的讲座与交流持续了两个小时,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于中学教育规律的认知,而且是心灵的共鸣与震荡。讲座之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下面是三位同学的体验与感受。
何为教师,教育何为?——张同华老师的教师情怀
中文172班 周佳琪
2019年6月27日,杭州学军副校长张同华老师来我院与大二学生交流中学教育规律与教学特点。“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是一份职业,还是一份有情怀的事业?”张老师开场之问,引发同学深思:活命哲学还是终身信仰?张老师自身从迷茫到终身追求教育的经历,展现了一位教育者的情怀与目标。张老师以“陪伴、思考”两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表达自己对教育的情怀。“教师不需要锦上添花”,陪伴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必备的,是一种氛围而非流于表面的方式。思考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
教育的前提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严慈相济。教书育人的前提是拥有情怀,否则只是安身立命。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语文老师,曹同学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她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如何教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或许每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有限,或许每个人的能力水平都有限,但是对于一个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在知识这一方面,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是身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于这一方面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远远比知识传授来的更加重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或许才是我们为人师最需要做到的事,也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努力。
听了张同华老师的话,同学们更加感觉到如果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重担。尤其作为语文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影响的深远。对于张同华老师的观点,尤其是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在现在更应该重视,但是也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由老师來教就可以,但是慢慢的我们可以感觉出长期陪伴对于孩子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同时,在学校教学中,语文老师担任的责任也非同小可,语文不是一时的教习,而是对孩子有终生的影响,对于学生身心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不仅困难,也很重要。
张老师作为学军中学的副校长,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从他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尽管每天工作很繁忙,但是对于打来电话的向他倾诉的家长总能做到认真倾听,虽然成为老师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意外,但是他决定接受并认真对待,对于中学教育他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陪伴,思考和怎样做好一个语文老师。对同学们触动很大的是第一点,他认为一个老师上好一堂课只是最基本的能力或者这这一技能在对于孩子的成绩提高方面无关紧要,有研究标明,那些优秀同学的共同点是在于有更多的机会能和父母共进晚餐,有一个可以跟父母交流可以放松自己的机会,这对她们很好的管理情绪,处理事情有很大的帮助。
张同华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很多关键词,有陪伴,思考,他花了很多时间给我们讲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分享了很多他和儿子的事情。他谈到“我们以后也会成家立业,做好一个老师,很重要的就是做好一个家长。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而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想要培育优秀的孩子,自己先要成为优秀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营造一种幸福有爱的环境,优质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怀着对自己孩子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我们教给孩子们的是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
教育情怀:一种情感的皈依
中文171班 张芯瑜
6月27日下午,我院在恕园13号楼201教师举行了主题为“中学教学的规律及特点”的专题讲座,我院17级中文系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由学军中学副校长张同华先生主讲,他给大家分享了他所感悟到的中学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学军中学副校长张同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别开生面、内容丰富的一次讲座。他讲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陪伴;陪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则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定要经常沟通,有问题一定要马上解决,不要拖延,不要为了一时的骨气而与对方渐渐疏离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牵绊一辈子都隔不断,有时候一时间的意气用事会带来难以追悔的后果。而在这时候老师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缓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与紧张。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家庭氛围,张老师以他自己和儿子的相处为例,他谈到自己在家里从来不问孩子有关成绩的事情,自己和妻子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是顺应了孩子的个性发展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加健康地、快乐地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而一切师德的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
在张同华老师的讲座中,张老师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历,还谈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在学军中学的经历和对教育的看法。其中这个问题令大家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师范生,有没有想过自己当老师的初衷是什么?是谋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抱有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情怀?”他说,支撑他的,就是情怀。对于教育、对于学生,他始终有一份热爱在。他愿意去主动靠近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他说:“人可以像狐狸,也可以像刺猬。狐狸面对问题,会有多种处理方式,而刺猬只知道把自己缩起来。”所以,在人生中,我们往往需要随机应变,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应对周遭的一切变化。
因为这份情怀,所以张老师做什么都能乐在其中。而情怀,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需要我们在未来的路上慢慢摸索。这次讲座使同学们都重新审视自己,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大学生涯的规划,提高了对自身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情怀,是一个很有味道的词,当然张校长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教师应坚持的育人“情怀”——从某些方面来说和我之前的雄图壮志有些许相似之处。我所理解的“情怀”,即是指教书一事不该仅仅是一种职业,一个可以拿着工资混着日子填饱肚子的工作,而是一种事业,一种“一句话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事业”。张校长提到,我们做教师的应当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我所接触过的教育体验里,或许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成长,相信着他发展的可能。但张校长也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就是宽严并包。实习教师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与学生走得过近而失去了做引导者的威严,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个非常新颖有力的建议。最后必要与家长先商量好,毕竟家庭环境在育人之中也非常之重要,和家长一起努力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教育的初心是求真。求真的教育是着眼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质朴、真诚的教育态度,追求没有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崇尚回归自然和传统的根的教育,传递生命正能量。只是,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付出更多心血,这样的教育更要求我们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初心。
教师,不应是单纯的职业,也不是纯粹的事业。面对教育的喧嚣,我们要依然保持着淡定与从容,以教育者的眼光和实践者的姿态加以理性的审视与判断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情感皈依是一种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是一种牵挂与守望。相信同学们都会运用好今天所学习的经验,在未来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个教育人的春华秋实
——记张同华副校长讲座
中文175班 金朦朦
春华秋实映照着泥土之上一棵植株最精华的一生,印刻着因与果的巡回和勾连,透露出一段漫长岁月的流变轨迹——关于脚下泥泞关于暴风骤雨也关于和煦雨露。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生也正如泥土之上一棵拥有坚劲生命的植株,经历着春华秋实的考验,耕耘着春华秋实的因果,收获着春华秋实的感动。
张同华老师的讲座以情怀为中心,分享了自己高考的经历和成为一名教育者的命运偶然,贯穿陪伴、思考、教育三个关键词。
你为什么做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未来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对于张同华老师而言,成为一名教师似乎是所谓命运与机遇的东西和他开了一次不愉快的玩笑。一张迟到的推荐单,一份只填北大的志愿书换来的不是属于骄傲的期许而是师范院校的泼头冷水。失意无可避免,但三尺讲台从不接受一个不用心的人。师范毕业后,张同华老师选择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并很快荣获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这优秀的背后正是用心——有计划地背诵《古文观止》,背着行囊四处上课,长时间的精细磨课。
教师职业并不是张同华老师最初的选择却成为他一生的事业。也许你是个坚定要从事教师事业的人,也许你只是个被不可选择的无奈抛到这条路上的人,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向上的本分和向上的能力。或许,你也会和张同华老师一样在人生的某一瞬间忽然发现自己竟是如此无意识地热爱教育。
张同华老师引举某研究成果“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一个生活的细节,即一家人共度晚餐的时间”强调“陪伴”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张老师提到,无论自己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抽时间和儿子保持通话,哪怕在开会期间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以孩子为重,倾听儿子国外生活的细节,甚至于为了防止通话干扰,张老师还特意准备了一部只有儿子微信的手机。这种陪伴并不始于空间的距离而是日复一日的懂得。张老师深知孩子内心的复杂和成长的规律,一反压迫式紧拉式教育模式,选择在陪伴中成为一个隐在的倾听者。孩子的焦虑、懊丧、无助和孤单经过每一次大汗淋漓的运动中那些不经意的对话得以流露乃至宣泄,所有来自家长的指导、帮助和关怀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得到贯彻。陪伴成为“双向互动”教育模式的关键纽带。
“我交给你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会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张同华老师引用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句子带我们深入认识中小学教学现状及其规律,并阐述了“思考”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意义。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基础教育改革,人们越来越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知识技能创新合作等全方位的融通。越来越重视教室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既寓示着教师成长发展的可能性又规约着学生成长创造的潜在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依据张同华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育人心得,他认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思考的发开,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
而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使学生信任,使家长信服,是一门终身的学问,一位不会与家长学生相处的教师,无论学历多高,课上的多好,都不能称为优秀的教育者。
志愿意外是张同华老师接触教育的因,“向上、陪伴、思考”是他耕耘一生结出的教育硕果,一因一果的巡回和勾连诉说着春华秋实的本质也蕴藉着春华秋实的生命感动——德艺双馨,桃李天下。这次讲座阐述了一位教育者的心路历程,对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影响作用。
(汇总:周佳倩)
1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