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本·地域:宋代文史的溝通與對話」
學術工作坊暨江浙滬宋史青年學者沙龍第二十次討論會
議程
時間:2019年8月16日至18日
(16日報到、17日和18日上午開會、18日下午離會)
地點:杭州師範大學學術交流中心、行政樓
8月17日上午 | 開幕式 (地點:行政樓212室) (時間:8: 30—9:00) | 主持人: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劉正平研究員 1、人文學院副院長陳兆肆教授致辭 2、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人文學院沈松勤教授 致辭 3、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粟品孝教授致辭 4、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林巖教授主旨說明 | |||
(9:00—9:15) | 合影留念 | ||||
第一場(9: 15—10: 15) | |||||
第1組(地點:行政樓1127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陸敏珍 | 譚新紅 | 夏竦新探 | 劉成國 | ||
劉 縉 | 試論張商英的佛教形象塑造 | 張吉寅 | |||
胡潮暉 | 《兩朝國史》“是丁謂”初探 ——兼論丁謂形象的演變 | 樓 培 | |||
第2組(地點:行政樓1225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葉 曄 | 羅昌繁 | 北宋中晚期石刻題識的“常”與“變”——以黨爭為背景的考察 | 吳錚強 | ||
戎恒穎 | 北宋科舉考試與古文運動再探——以嘉祐二年省試答卷為中心 | 楊億力 | |||
王啟瑋 | 言論·修辭·觀念——北宋仁宗朝士大夫黨爭再探討 | 丁義玨 | |||
茶歇(10: 15—10: 30) | |||||
第二場(10: 30—12:00) | |||||
第1組(地點:行政樓1127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何兆泉 | 劉成國 | 《弟子記》與北宋中期儒學——以劉敞、王安石為中心的考察 | 鄭芳祥 | ||
張吉寅 | 從“應天以文”到“畏天典範”:宋仁宗的災異觀念與後世詮釋 | 王瑜 | |||
鄭芳祥 | 薛季宣奏議、書信與《書古文訓》關係研究 | 劉 縉 | |||
羅宇晴
| 淺談宋代“私人”青詞 | 譚新紅 | |||
第2組(地點:行政樓1225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周揚波
| 馬強才 | 政治立場與箋訓用心:李壁注王安石詩發微 | 劉 宇 | ||
劉 宇 | 宋代的有閑階級:以筆記為中心的考察 | 張 婧 | |||
林 巖 | 宋季詩歌裡的邊緣人群——以科舉高第士人的詩文題贈為中心 | 戎恒穎 | |||
楊億力 | “贈行卷”與元代士人的交際 | 施賢明 | |||
8月17日下午 | 第三場(14:30—16: 00) | ||||
第1組(地點:行政樓1127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吳錚強 | 雷家聖 | 理想兵制的困境——宋神宗時期“保甲法”的再探討 | 董春林 | ||
張呈忠 | 北宋後期役法變革中的蔡京 | 雷家聖 | |||
張 勇 | 銜接與分隔:南宋物資轉輸區域的互動 | 王 旭 樋口能成 | |||
樋口能成 (翻譯:朱小雨) | 南宋建炎年間の在京榷貨務と東京失陥の関係について | 丁義玨 段宇
| |||
第2組(地點:行政樓1225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劉成國 | 汪 超 | 秀才人情:蘇門文人的禮物與詩文 | 張 婧 | ||
樓 培 | 北宋洛陽文人集團的詞體創作與詞史意義 | 汪 超 | |||
王欣悅 | 楊萬里交遊詩與淳熙後期的臨安詩壇——以《朝天集》、《朝天續集》為中心 | 劉婷婷 | |||
劉婷婷 | 隱逸之濱與留寓之居——南宋江湖詩人的西湖書寫與西湖意象的雙重建構 | 陳燕妮 | |||
8月17日下午 | 茶歇(16: 00—16: 15) | ||||
第四場(16: 15—17: 30) | |||||
第1組(地點:行政樓1127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雷家聖 | 尤東進 | 北宋文武換官的緣由與途徑考述 | 于士倬 | ||
于士倬 | 南宋後期宰屬任官考述 | 束保成 | |||
束保成 | 南宋武臣磨勘敘遷制度探析—— 以《吏部條法》所載制度規範為中心 | 高柯立 | |||
第2組(地點:行政樓1225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劉婷婷 | 程 磊 | 論蘇轍山水詩 | 王啟瑋 | ||
張 婧 | 論南宋陷金遺民的差異化書寫 | 王欣悅 | |||
邵大為 | 宋代人文景觀的文學畫像初探 | 林 航 | |||
8月18日上午 | 第五場(8: 30—10: 10) | ||||
第1組(地點:行政樓1127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汪超 | 陳燕妮 | 融合與超越:北宋相國寺宗教與世俗關係之探究 | 孫 繼 | ||
丁義玨 | 自適·共樂·教化——論北宋中期知州的公共景觀營建活動 | 程 磊 | |||
段 宇 | 歷史記憶的地域性轉變——以宋代金石學為着眼點的研究 | 羅昌繁 | |||
孫 繼 | 宋代鹿鳴宴探微 | 王 博 | |||
周揚波 | 宋代小學的構建及其影響 | 林 巖 | |||
第2組(地點:行政樓1225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譚新紅 | 趙 龍 | 四庫館臣對宋人筆記分類的早期認知——從《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談起 | 盛 莉 | ||
盛 莉 | 宋初小說視域下的僧史系統:《太平廣記》“異僧類”研究 | 羅宇晴 | |||
蘇小露 | 古朝鮮學者對朱熹《家禮》版本的不解與誤解 | 姚永輝 | |||
姚永輝 | 重尋“吾禮之柄”:丘濬《文公家禮儀節》的文本生成理路 | 蘇小露 | |||
茶歇(10: 10—10: 25) | |||||
第六場(10:25—11: 25) | |||||
第1組(地點:行政樓1127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點評人 | ||
高柯立
| 周運中 | 南宋南雄珠璣巷移民珠三角考實 | 周揚波 | ||
董春林 | 依水鄰海,或遊走混雜——宋代廣南西路的生界 | 張 勇 | |||
王 旭 | 論宋代的鎮志 | 周運中 | |||
第2組(地點:行政樓1225室) |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評議人 | ||
戎恒穎 | 何兆泉 | 宋寫本《仙源類譜》《宗藩慶系錄》再發現 | 趙 龍 | ||
王 瑜 | 歐陽修的譜錄撰述與經史之學 | 張呈忠 | |||
林 航 | 遼代公主嫁儀圖景——庫倫1號遼墓墓道壁畫釋義新解 | 邵大為 | |||
圓桌會議 (行政樓212室) (11: 30—12: 00) | 回顧與展望 主持人:尤東進 引言人:范立舟、劉成國、羅昌繁、丁義玨 |
備註:一、發言人,10分鐘;評議人,10分鐘;具體由各主持人統籌。
二、中餐、晚餐:杭州師範大學學術交流中心(梅苑悅居酒店)二樓。
附:工作坊參會學者名單
姓名 | 工作單位 |
沈松勤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范立舟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劉正平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陳兆肆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粟品孝 |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林 巖 |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
陸敏珍 | 浙江大學歷史系 |
葉 曄 | 浙江大學中文系 |
樋口能成 | 北京科技大學 |
羅宇晴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 |
戎恒穎 | 法國法蘭西公學院 |
段 宇 | 日本學習院大學 |
鄭芳祥 | 台灣中央大學 |
雷家聖 |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所 |
王 博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
王啟瑋 | 北京大學中文系 |
王欣悅 |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
高柯立 | 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 |
張 勇 |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
張吉寅 |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劉 縉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
王 瑜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
譚新紅 | 武漢大學文學院 |
汪 超 | 武漢大學文學院 |
程 磊 | 武漢大學文學院 |
陳燕妮 |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
羅昌繁 |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
蘇小露 |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
邵大為 |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 |
盛 莉 | 江漢大學人文學院 |
孫 繼 | 長江大學文學院 |
董春林 | 成都師範學院史地與旅遊系 |
周運中 | 海洋文化研究中心 |
楊億力 | 福建工程學院人文學院 |
劉成國 |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 |
張呈忠 | 上海大學歷史系 |
朱小雨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趙 龍 |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 |
劉 宇 |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所 |
丁義玨 | 蘇州大學歷史系 |
周揚波 | 蘇州科技大學歷史系 |
王 旭 | 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
施賢明 | 南通大學文學院 |
于士倬 | 常州工學院人文學院中文系 |
于淑娟 | 澎湃新聞 |
吳志宏 | 中西書局 |
吳錚強 | 浙江大學歷史系 |
胡潮暉 | 浙江大學歷史系 |
束保成 |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
張 婧 | 浙江大學中文系 |
何兆泉 | 中國計量大學人文社科學院 |
林 航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劉婷婷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樓 培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馬強才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姚永輝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尤東進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