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力,众人众力。
团队,会因为齐心,而充满力量。
——谨以此文向为圆满完成本次认证的人文“战友”们致敬!
认证,是一场学院自证的防御战,是一场关系前路的冲锋战;认证,离不开奋力拼搏的精气神,离不开精诚团结的自发力。
自2018年12月接到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通知,学院便搭建领导班子、认证报告撰写小组、审读小组、佐证整理小组、专家联络小组,随后举全院之力,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展开了为期一年多的准备工作,自评报告六易其稿,凡12余万字,整理佐证支撑材料近400项。
院长、书记以身作则,率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奋战在第一线,校内外协调,材料准备,会场布置,后勤保障,心怀人文,外化于行。累计组织数十次各类会议,提前部署,明确分工,牵头落实。
以筹备团队为代表的全院教职工们感同身受,化作拼搏动力,埋头苦干,通力合作。他们深知,我是人文一份子,我为人文而战。
有难度,撸起袖子,加油干!
会务组陈良、江素君、沈蓓承担了餐点准备、物资采购、车辆调度、会场布置、氛围营造等诸多任务。认证三天在恕园23号楼和学术交流中心共计布置7个分会场。牵头会务工作的陈良回忆:“会务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想要做好并不容易。从前期的稿件准备到会场布置,再到最终的会场整理,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小组成员进行确认和落实。”
材料组傅培恩、钱颖、杨小丽带领10多位学生,落实了专家所需的试卷11门次、毕业论文64份、实习材料59份、查阅教案、听课记录本、佐证材料等各类教学资料293份。对专家随时提出的听课时检查教案和教学进度表,教务科钱颖一人扛起任务,办公室熬夜,默默打印,耗费四个硒鼓,用坏一台打印机。
专家进校后,管庆江带领7名联络员进驻宾馆,开始“一对一”服务,确保24小时指令必收、使命必达,发挥沟通中枢作用。他们完全配合专家作息,熬夜早起;每人扛着十多本资料,跟着专家不离专家视线;熟悉校情院情,有问必答、有问能答、有需必落。累计发出指令200余条,协助会议7次,调阅资料近440份,陪同听课看课21节次,访谈师生、校内管理人员、用人单位、毕业生95人次,校内外实地考查超过4处,填报考查日志15份,撰写材料近5000字。
有疼痛,咬着牙,扛过去!
联络员金蕾在认证开始前肠胃不适连夜挂了点滴赶回学校坚持三天没下线。刘杨在专家入校当晚就累得发了烧继续忍着不适工作。还有陈晓玲、刘华章都忍着口腔溃疡、身体上火等不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陈晓玲的儿子在家被电梯门夹到手,家人怕她分心没告诉她。孔祥亮把两个幼子托给全职上班的妻子,他家在附近没回去一次。24小时连轴转神经高度紧张,最后一天王若存吃中餐时瞬间睡着了。副院长陈兆肆太过劳累感冒了依然嗑着药天天蹲在学校。中文系刘小刚、刘婷婷带头,数十位专业老师守在学校,随时等待专家访谈、座谈。
沈蓓负责宾馆物资设备安放调试,从早上7点开始忙到没时间吃一口中饭。傅培恩得知岳父病危回去看一眼又回了学校继续制作材料。
有困难,互相帮,补好台!
陈晓玲在联络员感言中写道:“为期三天的服务专家的联络工作中,最感动的莫过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努力和相互补位。”
联络员互相帮衬,主动积极。有接待经验的联络员会分享经验和做好细节提醒。专家临时有个性需求,来不及走公务支付程序,有联络员自掏腰包马上落实。有联络员遇到突发情况分身乏术,“战友”就自发调动学生支援。
各组成员都能同心同德,互相帮助。黄岳杰老师带领社团的学生一起参与到流霞剧社等实地考查的场地布置。刘小刚帮助联络员完成专家要求撰写的资料直到深夜12点。深夜将近12点,陈良帮助傅培恩一起把资料送到宾馆。
院长、书记还时不时行走在现场,慰问忙碌的“战友”们。正如傅培恩所言,感谢一起奋斗的同仁,感谢配合默契的各工作小组,感谢给予帮助的师生,校友,用人单位,还有校办、宣传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图书馆、经亨颐学院、公管处和后勤等校内兄弟部门。
认证工作虽然艰辛,却因为,我们有同一个信念,一切为了人文,圆满,就会属于我们。所以我们凝聚了同一种言行,展现了同一种风采,心有所向,所向披靡。
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依然充满力量。因为心怀人文,并肩奋进,就能继续斗志昂扬,大步走在发展的大路上。
物品准备
会场布置
参观准备
会议考查
参观学院
专家进行听课和访谈座谈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