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午于人文学院312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仲伟民先生应邀来院讲学,讲题为“从全球史视野看晚清”。讲座由学院陈兆肆老师主持,人文学院林航老师、姚永辉老师、余清良老师、琚小飞老师以及研究生、本科生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仲老师以“为何要从全球史看晚清”问题切入讲题。针对学术界对于晚清的研究和评价主要以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两个视角为主,而这个两个视角都有其局限性,是故仲老师指出,全球史的角度是解释晚清、理解晚清的一个重要途径。讲座从四个方面展开,即:以全球史视角观察晚清;中西大分流到底起于何时;晚清何能残喘几十年;反思中国近代史叙事方式。
仲老师从清朝外事机构的变化过程为例,揭示了清朝从自外于世界,到被迫与外界接触,最后才真正接受近代外变理念的整个过程。对李鸿章“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理解,既往释义又很多,但仲老师指出最重要的一层是“夷夏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19世纪的中西冲突有部分原因是清朝仍持传统而陈旧的“夷夏观”来处理新的中西关系,遂致凿枘不投。此外,仲老师认为中西“大分流”的时间不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而在16世纪前后。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现场的本科生、研究生踊跃参与讨论。仲老师对于一些学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答。陈兆肆老师在总结时,就讲座中所涉及的晚清“驻使”,特别提出“清朝何以对外国人肆力以求在京驻使颇感费解”、“清朝何以在外国在华驻使15年后才派出驻外使节”等问题,并认为这与清朝传统的对外交往的历史经验密切相关。
中外治史者如何跳出本位史观去理解晚清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有如斯塔夫里阿诺所说“宜从月球上看看人类”,对此仲老师的讲座无疑深具启发,对我们打破既定思维惯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历史、解读历史,从而开拓眼界,都助益良多。此次讲座学术信息丰富,胜义纷呈,新意不断,是一场弥足珍贵的学术盛筵。
文/图:中国古代史研究生 张益哲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