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请带着爱走
——班主任代表黄岳杰教授在人文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2020届毕业生:
晚上好!这几日天总是阴着,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噼里啪啦,好像把唐诗宋词里的雨都下了个遍。诗人说:雨是悲欢离合。大雨下过,离别的日子就来了。人的情绪很奇怪,越是伤感的时节,越会想起快乐的往事。近来在脑子里电影般掠过的都是与你们在一起的欢欣时光。三年四年,时间不算短暂,在这校园里彼此的连接也足以回味一生。老黄老了,常为一些微小的事所感动。但回望一生,那些微小的事所触发的感动,却总是在记忆中闪亮,成为了生命中美好的存在。因为,在那里边可以看见爱。
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一切似乎变得简单而快捷,但网络未必会使人心变得更贴近,更融合。相反,今天许多人处在一种对万事万物都“无爱”的状态中,很多人有学历、有教养、有才干、有勃勃野心,但就是没有爱,感性无产化,情感空洞化,无梦、无痛、无趣,拼命赚钱却得不到幸福感,想孝敬父母却不知道怎么与他们沟通,想恋爱却没有办法去爱一个人。太多的人越来越像马尔库塞笔下的“单面的人”。各种传播媒体泛滥的信息正在教会我们许多错误的东西,比如幸福的就是拥有更多的物质,买更大的房子、更高档的车、更贵的包包,所谓成功,就是拥有更大财富。我们身边,好像总是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当各位准备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时候,作为老师,我最关心的是,各位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你们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物质丰富性的同时,是否会对媒体刻意鼓噪和精心设计的精神洗脑保持一种警惕?是否会毫不怜惜地否定了那个曾经单纯的自己,竭力让自己变得冰冷、坚硬、实用,以期达到成功?在你们关于成功的想象中,除了那些物质化的标准,是否还包含了信义、尊严和爱?
学文学的人,一定会从文学中得益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我们因文学而认知世界,理解人性,因而学会如何去爱,让我们与世界有更紧密的联系。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基廷老师说的那段话:“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爱是什么?在众声喧哗的今天,也许找不到一个公认的定义。虽然人类的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变化,但我总是相信,文化最核心的价值是不变的。比如爱,无论在哪个社会,哪个年代,人们对它解读,总具有相似性。
爱是一种给出去的力量。爱的本义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你给出的时候,爱才在你身上呈现。很多人会把爱当成是钱物一样东西,用一点便少一点,这是误解。爱是生成性的,就是说,爱只有在爱的行为中才能生成,才能获得。你若不爱,那么内心的爱不是积聚,而是归零。所以不要总抱怨自己付出了太多的爱,因为正是这种爱的付出,才使我们有了爱他人的能力,才能在爱的过程中体悟生命的丰盛,才能让自己超越生物性的存在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很多人抱怨自己遇到的人总有那么多的缺陷,所以不值得自己付出爱。这也是误解。谁能完美?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爱的起点不是完美,而是残缺。人有残缺,才需要彼此相爱。
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爱很像是从乐器中流出的音乐,是一把好琴遇到一个高明的乐手之后的产物。不要以为拥有一把好琴就自然拥有了美妙的乐曲,最好先估量自己有没有演奏的能力。如果连基本的乐理都不甚了了,那么再好的琴在你手上,也只能弄出一堆杂音。爱是一种能力,洞察、共情、体恤、宽容、牺牲,一样不能缺。有时候,爱又会有一个艰辛的历程,就如一棵植物的花开结果,从灿烂到圆满,中间大多有一个色变、颓败、凋落甚至腐烂的过程。所以亲密的人之间若有了怨气、纠缠甚至吵吵闹闹,都应该把它看成是爱的过程中必须的经历。只愿享受花开的美艳,不愿意忍受花落的寂寞,那就不会看见圆满的果实。
爱是自由的体验。爱是有纪律的,你必须遵守爱的律法才能得到爱。许多人因此把爱看成是一种枷锁,认为他是束缚人性的东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可是,爱是人类最基本的心愿,人的自由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爱来实现的。胡适曾说“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是说,当一种“不自由”是自己求来的,人其实就在实现他的心愿,就是自由的,就如那位把石头周而复始地推上山顶的西西弗绪的体验。当我们心中有爱,明知道会很苦很累,但依然会乐此不疲。这个经验,可以请教那些谈过恋爱的人,风里雨里的等待,两地相隔的愁苦,可是依旧心甘情愿。也可以来问老黄,三十多年沉溺戏剧,也有苦,也有累,因为热爱,所以统统可以忽略。
爱让我们获得尊严。我当然也希望大家有进取心,将来可以获得成功,但绝不建议大家为了成功而赋予自己以“狼性”。用人性异化的代价去换取成功,你终究会成为自己年轻时“最痛恨的那种人”。人生再平凡,你若没有失掉爱的能力,就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的尊严。当然,你们当中也可能出现位高权重的人,我希望到时候你们对弱者要有足够的包容与体恤,不要只相信“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论调,在用冰冷的原则处置人事的时候,多一分善意,多一分体恤。权力只有当它能为民谋利的时候才会让人产生真实的敬意。
里尔克说:“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我希望各位一生都要把爱当成一项“最高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即将从事育人工作的同学,更应该明了爱在教育事业中的特殊意义。倘若你们不能成为你学生心目中的灯塔,也至少别成为他们的一个噩梦。最后,我以送给中文161班同学的一段话结束我的演讲:你若有光,就要尽情发光。你若有爱,就要给得出去。让爱成为救赎自己的力量。你愈会爱,你的世界就会愈明亮。
黄岳杰
2020年6月23日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