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文艺学:杨向荣 教授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0-09-15
 

图片1

   

一、个人简介

杨向荣,男,19783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人。

1997-2001年,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

2000-2003年,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200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6-2014年,供职于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21231号破格晋升为教授,2007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2014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中文系主任。文艺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艺术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1-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5-2020年,供职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至今,供职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二、研究方向

1.西方美学与文论研究

2.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哲学研究

3.齐美尔美学艺术学思想研究

4.图像学理论与图像叙事研究


三、主授课程

(一)本科生课程

1.《西方文论》

2.《美学》

3.《西方美学与艺术》

4.《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5.美育与艺术欣赏

(二)研究生课程

1.《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专题》

2.文艺研究方法论

3.《媒介批评专题研究》

4.《大众文化与批评专题研究》


四、班主任和学生导师工作

湘潭大学07中文2班、11级中文2班班主任,2007-2011年,2011-2015

湘潭大学文艺学、新闻与传播学、艺术理论与实践硕士生导师,2007-2020年。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2020年。

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2014-2020年。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至今

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21-至今


五、人才培养成果

(一)本科生

1. 1人获宝钢教育(研究生)基金奖(2009年)

(二)研究生

1. 2人获校长奖(2013年,2015年,其中1人获特等奖)。

2. 2011-2016年,连续6届毕业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10人获国家奖学金(2012-20145 人;20232人;20243

4.1人获宝钢教育(研究生)基金奖(2010年)。


六、著作

(一)学术类

1.《可见性不可见性:西方绘画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2.《时光雕刻与碎片话语:林中路上的碎片景观》,独著1/1),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2年。

3.《生命与形式:齐美尔<生命直观>导读》,独著1/1),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

4.《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独著1/1),人民出版社,2020年。

5.《文化、现代性与审美救赎: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6.《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7.《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8.《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基本问题》,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9.《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美学》,独著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10.《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独著1/1),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教研类

教材编写

1.20世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主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3

2.《西方美学与艺术十五讲》,独著(1/1),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西方美学与艺术》,合著(1/3),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七、学术论文

(一)教学论文

1.《构建艺术浸润式具身体验,以论带史,以论证史——美育浸润行动下大学美学与美育的教学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244期。CSSCI

2.《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思考》,独著(1/1),《高等教育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论文)

3.《高等学校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独著(1/1),《质量的风》,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论文)

4.《文艺学研究范式的新变》,独著(1/1),《质量的风)》,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5.《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独著(1/1),《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二)科研论文CSSCI及以上期刊论文,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1.《图像叙事的“再现”考古论:基于福柯的考察》,《文学评论》20225期。(权威)

2.《艺术的现代观念转型及其中国情境的反思》,《文学评论》20153期。(权威)

3.《复调语境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评论》20156期。(权威)

4.《当下“艺术终结论”及其中国语境的反思》,《文学评论》20125期。(权威)

5.气氛:消费空间的一种分析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9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52期转载)

6.理论旅行中的齐美尔美学思想》,《浙江社会科学2023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34期转载)

7.《脱域化生存中的越境现代人的生存情境及其审美超越》,《湘潭大学学报》2021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22期转载)

8.《速度、情感与审美:加速时代的情感焦虑及其反思》,《探索与争鸣》2020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03期转载)

9. 《现代艺术的审美之维建构:审美艺术学维度下的齐美尔的距离思想》,《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76期转载)

10. 《从文学终结论反思当代文论话语空间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16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9期转载)

11. 《社会理论视域中的时尚意义建构》,《学术月刊》20132期。(一级)(《新华文摘》201310期摘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6期转载)

12. 《论克拉考尔思想中的现代人形象》,《求是学刊》2013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39期转载)

13. 《图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与言说立场》,《文学评论丛刊》2013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12期转载)

14.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景观电影解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1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7期转载)

15. 《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聊城大学学报》,2011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10期转载)

16.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求是学刊》2011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7期转载)

17. 《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解读》,《文学评论丛刊》,2011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6期转载)

18. 《俄国形式主义之后》,《江苏社会科学》2010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12期转载)

19. 《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7期转载)

20. 《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1期转载)

21. 《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7期转载)

22. 《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1期转载)

23. 《取消前在性:陌生化命意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32期。(一级)(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7期转载)

24西方思潮下中国现代美学的探索及其经验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3期。(一级)

25.艺术与审美体制的社会学转向——兼论<艺术体制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艺术评论20254期。(一级)

26.重读瓦尔堡:被忽略的图像叙事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245期。(一级)

27.肖像画的秘密——<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多重图像叙事》,《艺术评论20238期。(一级)

29.《绘画的镜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从“镜子”意象看西方“再现”观念的变迁》,《艺术设计研究》20231期。(一级)

20.《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社会科学战线》20227期。(一级)

30.《从本质界定到评判描述:艺术定义的话语转型及其反思》,《社会科学战线》20207期。(一级)

31.《图像的话语深渊》,《学术月刊》20186期。(一级)

32.《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碎片思想谱系解读》,《文艺理论研究》20184期。(一级)

33.现代中国美学的论争与建构: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建构》,《社会科学战线》20158期。(一级)(《新华文摘》20162期摘载)

34.《图像转向》,《外国文学》20155期。(一级)

35.《艺术的自主性》,《外国文学》20122期。(一级)

36.《距离》,《外国文学》20102期。(一级)

37.《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83期。(一级)

38.《审美幻象抑或审美救赎:阿多诺艺术自主性的悖论》,《学术月刊》20082期。(一级)

39.《距离:现代主义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54期。(一级)<

40.中西美学中的“奇”及其比较》,《中国文学批评》,20252期。CSSCI

41.审美情绪资本及其话语隐喻》,《探索与争鸣》,202412期。CSSCI

42.新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话语转型及其精神品格建构》,《东岳论丛》,20245期。CSSCI

43.隐喻、互图与意识形态:W.J.T.米歇尔的图像叙事》,《文艺论坛》,20244期。CSSCI

44.重读贡布里希:被忽视的图像叙事思想》,《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44期。CSSCI

45.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叙事理论及其反思》,《文艺评论》,20241期。CSSCI

46.《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探索与争鸣》20227期。(CSSCI

47.《影像的怀旧记忆书写及其认同话语建构:从80后童年动画片的怀旧现象说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26期。(CSSCI

48《委拉斯开兹与福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24期。(CSSCI

49.《身体的审美反思及其审美之道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225期。(CSSCI)(《社会科学文摘》20227期转载)

50《影院空间生产的物性转型及其审美资本批判》,《文化研究》20214期。(CSSCI集刊)

51.《陌生化》,《外国美学》20212期。(CSSCI集刊)

52.《组合、重复与命名:马格利特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浙江社会科学》202112期。(CSSCI

53.《新媒介信息时代的文学传播及其反思》,《中国文学批评》20211期。(CSSCI

54《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反思》,《山东社会科学》202012期。(CSSCI

55.《速度:现代性叙事话语的三重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208期。(CSSCI

56.《都市、现代性与审美:都市现代人的精神栖居及其反思》,《中南大学学报》20201期。(CSSCI

57.《图与词:马格利特与福柯:图文的断裂叙事及其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201期。(CSSCI

58.《读图时代的图画书出版及其反思》,《中国出版》20202期。(CSSCI

59.《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时尚话语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10月。(CSSCI集刊)

60.《中国当下文论话语情境及其精神品格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181期。(CSSCI

61.《本雅明笔下的现代人形象及其隐喻》,《文化研究》20182期。(CSSCI集刊)

62.《距离建构下的审美救赎: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求索》20172期。(CSSCI

63.《艺术对现实的距离及其审美超越: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之维建构》,《华中学术》20171期。(CSSCI集刊)

64.《当下文艺批评话语的反思及其精神品格建构》,《学术界》201612期。(CSSCI

65.《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齐美尔的批判与超越》,《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2期。(CSSCI集刊)

66.《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救赎之维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62期。(CSSCI集刊)

67.《古希腊模仿论的视觉张力解读》,《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62期。(CSSCI集刊)

68.从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视觉时代的诗学话语转型及其反思》,《符号与传媒》20162期。(CSSCI集刊)

69.《艺术现代转型中的技术崇拜及其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156期。(CSSCI

79.《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溯源》,《俄罗斯文艺》20152期。(CSSCI

71.《微博的图文景观及其内在张力》,《江苏社会科学》20142期。(CSSCI

72.诗画视域中的图文关系探究》,《求索》20149期。(CSSCI

73.《消费体验空间的权力渗透》,《文化研究》201412月。(CSSCI集刊)

74.《本尼特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俄罗斯文艺》20134期。(CSSCI

75.《齐美尔距离观念的多维向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39月。(CSSCI集刊)

76.《语言学转向的反思与检讨》,《学习与探索》201210期。(CSSCI

77.《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期。(CSSCI

78.《文艺学的前沿热点及其知识建构反思》,《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6期。(CSSCI

79.《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困境的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125期。(CSSCI

80.《马尔库塞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俄罗斯文艺》20122期。(CSSCI

81.《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思想战线》20116期。(CSSCI

82.《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3期。(CSSCI

83.《文化悲剧与现代性货币》,《湖南大学学报》20103期。(CSSCI

84.《从康德到鲍德里亚:基于审美距离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20102期。(CSSCI

85.《文化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湘潭大学学报》20102期。(CSSCI

86.《毛泽东“鲁迅论”的悖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6月。(CSSCI集刊)

87.《模仿与再现新读》,《云南社会科学》20093期。(CSSCI

88.《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批判与超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3期。(CSSCI

89.《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当代外国文学》20093期。(CSSCI

90.《现代性、游戏与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东方丛刊》20093期。(CSSCI集刊)

91.《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湘潭大学学报》20091期。(CSSCI

92.《齐美尔的现代性批判路径》,《社会理论论丛》20094辑。(CSSCI

93.《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思想解读》,《云南社会科学》20085期。(CSSCI

94.《齐美尔现代性美学批判》,《湘潭大学学报》20084期。(CSSCI

95.《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当代外国文学》20083期。(CSSCI

96.《陌生化诗学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评论丛刊》20081期。(CSSCI集刊)

97.《悖论中的张力美》,《俄罗斯文艺》20052期。(CSSCI

98.《齐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河北大学学报》20051期。(CSSCI

99.现代生存的越境与个体的自我救赎——西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10期。(CSSCI

(三)其他论文(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1]“形象家族树”的谱系建构——米歇尔的“形象”概念及其反思.武陵学刊,2024,(05).

[2]再现、象征、表征——西方古典绘画中的镜像叙事.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02).

[3]《红楼梦》文本图像研究的新拓展——读王怀义《<红楼梦>文本图像渊源考论》.学术评论,2023,(04).

[4]古希腊陶绘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

[5]重读丰子恺:“古诗新画”类漫画的图像叙事——一种艺术跨媒介视角的考察与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

[6]身体的话语建构及其审美反思——身体美育的若干思考.武陵学刊,2023,(01).

[7]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学阐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6).

[8]中国20世纪现代派美术的美学探索与论争.美育学刊,2022,(03).

[9]政治与审美的复调话语——毛泽东“鲁迅论”的文化政治学考察.后学衡,2022,(01).

[10]话语传播中的权力建构及其反思——“狼人杀”游戏的话语解读.传媒观察,2020,(12).

[11]艺术的现代性话语反思及其重构——读周计武《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学术评论,2019,(06).

[12]空间展示中的文化认同及其治理——论博物馆的空间文化建构.传媒观察,2019,(07).

[13]都市拾荒中的审美救赎——本雅明的现代性碎片景观.上海文化,2019,(04).

[14]怀乡情结中的诗意“异托邦”——江南形象的现代性反思与重构.文艺论坛,2019,(02).

[15]媒介时代文学转型的多维建构及其话语愿景——评张邦卫《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名作欣赏,2019,(08).

[16]视觉建构的中国当代景观——读《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2018,(02).

[17]认识论、现代性和历史化——布莱希特论陌生化效果.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04).

[18]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审美文化学批判——马克思、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5):87-94.

[19]梅洛-庞蒂的图像理论建构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8,(05).

[20]货币文化与现代性都市批判——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中北大学学报,2018,(02).

[21]时尚与现代性都市体验——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百家评论,2018,(02).

[22]时尚美学的学科对话与中西交流——“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云梦学刊,2018,(02).

[23]潜在流浪者与忧郁栖居者——齐美尔笔下的现代人形象及其反思.武陵学刊,2018,(02).

[24]时尚哲学及现代性都市批判——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传媒观察,2018,(02).

[25]陌生化/新奇——中西诗论关键词的一种对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06).

[26]诗性、画意与音韵——木心小说艺术的跨界之旅.名作欣赏,2017,(26).

[27]科学诗学建构中的审美性缺失——巴赫金对早期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国文学批评,2017,(03).

[28]《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审美意识形态诉求与审美政治话语建构.云梦学刊,2017,(04).

[29]文学“终结论”的中国情境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3-13.

[30]从网文到雷剧:《太子妃升职记》的影视改编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7,(03).

[31]现代性视域下的商品化都市景观及其批判——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06).

[32]从艺术定义转型反思中国当下审美经验.中国文学批评,2016,(04).

[33]艺术的审美乌托邦建构——法兰克福学派艺术审美救赎的批判性反思.百家评论,2016,(05).

[34]复调话语中的茅盾研究——评《新世纪语境下茅盾的多维透视》.名作欣赏,2016,(29).

[35]齐美尔现代性碎片思想的审美解剖.阅江学刊,2016,(04).

[36]诗画一律及其图文张力解读.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6,(03).

[37]齐美尔及其批判路径影响下的法兰克福学派.上海文化,2016,(06).

[38]贡布里希的视觉图像观及其反思.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39]广告意识形态批判模式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6,(04).

[40]艾略特文学批评中的“传统”观.温州大学学报,2016,(02).

[41]中国书画关系中的图文张力解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42]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音乐美学三阶段.歌海,2016,(02).

[43]时尚杂志图像语言的视觉建构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5,(09).

[44]从波德莱尔到马尔库塞——现代人形象谱系及其审美之维.上海文化,2015,(06).

[45]态度、形式与方法——鲁迅的漫画创作思想.聊城大学学报,2015,(03).

[46]新奢华时代的消费与生活风格——新奢侈品现象的文化考察.阅江学刊,2015,(02).

[47]跨界视域下的电影研究——评向宇《跨界的艺术:论李安电影》.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1).

[48]图文视域下的晚清画报——以《点石斋画报》为例.传媒观察,2014,(12).

[49]陌生化之旅——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莱希特.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50]图像叙事中的语图互文——基于蔡志忠漫画艺术的图文关系探究.百家评论,2014,(04).

[51]从中国古代的诗画理论看图文内在张力.包装学报,2014,(03).

[52]报告文学领域的精神传承——评《何建明评传》.云梦学刊,2014,(04).

[53]论微博的图文景观及其内在张力.江苏社会科学,2014,(02).

[54]温克尔曼的“诗画一致”论及其反思.阅江学刊,2014,(01).

[55]“现代人”的异化之源与审美救赎——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6).

[56]虚拟世界中的“重图轻文”——微博图文景观的思考.创作与评论,2013,(18).

[57]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4).

[58]文本链接广告的标题突围.传媒观察,2013,(04).

[59]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时尚的艺术哲学阐释及其反思.艺术设计研究,2013,(01).

[60]文艺学的前沿热点及其知识建构反思——“文学理论发展前沿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06).

[61]“离经而不叛道”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创新工程——评马驰《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05).

[62]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云梦学刊,2012,(04).

[63]大众传媒视域下的审美变异现象.传媒观察,2012,(05).

[64]波希米亚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解读.艺术设计研究,2012,(01).

[65]政治视域中的文艺诉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66]《迷途》之“迷”在何方.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05).

[67]从《新华日报》重大节庆报道看党报影响力的创新建构.传媒观察,2011,(09).

[68]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黑格尔《美学》研讨为个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

[69]布莱希特“陌生化”的批判解读.陇东学院学报,2010,(06).

[70]网络传播时代的文化生存镜像.传媒观察,2010,(11).

[71]童年的影像记忆[N].人民政协报,2010-10-25.

[72]政治巨人与文化巨人的情感纽带——毛泽东的鲁迅情结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73]主体性的缺席与在场——“模仿”和“再现”对读.外国语文,2010,(02).

[74]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评李胜清《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武陵学刊,2010,(02).

[75]政治文化视野下对当前小说创作的审视与评判——“政治文化与当前小说创作”研讨会综述.理论与创作,2010,(01).

[76]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溯源.聊城大学学报,2010,(01).

[77]艺术自主性的反思与批判.艺术学研究,2009,(00).

[78]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创新工程——评季水河《回顾与前瞻》.云梦学刊,2009,(06).

[79]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六十年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走向.理论与创作,2009,(04).

[80]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探求,2009,(03).

[81]山寨现象的文化社会学剖析——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理论与创作,2009,(03).

[82]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83]现代性视域下的文学认同话语建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06).

[84]现代性视域下“和谐文化”的内在建构.理论与创作,2007,(06).

[85]“陌生化”与“非人化”.聊城大学学报,2007,(04).

[86]现代生活的审美救赎——齐美尔的时尚理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5).

[87]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英语研究,2005,(02).

[88]陌生与熟悉——什克洛夫斯基与布莱希特"陌生化"对读.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89]论艺术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90]论“文学性”与“陌生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四)译作(独译或第一译者)

1.齐美尔:《艺术的生命与形式》,杨向荣译,《20 世纪西方艺术社会学精粹》,2022 年。

2.齐美尔:《文艺复兴与伦勃朗》,杨向荣等译,《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2021年2期

3.哈斯金:《康德与艺术自律》,杨向荣译,《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2020 年2期

4.克拉考尔:《大众装饰》,杨向荣译,《上海文化》,2017年4期

5.尼采:《权力意志》,杨向荣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6.培根:《论人生》,杨向荣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八、研究项目

(一)教学类(均为主持)

1.湘潭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主持(1/3)(2014年)

2.湘潭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世纪《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主持(1/3)(2007年)

(二)科学类(均为主持)

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齐美尔美学艺术学思想研究(2022-2025)。(立项号:21AZD106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图文的叙事建构及其话语隐喻研究(2020-2024)。(立项号:20BZW027

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2016-2018)。(立项号:16FZW053

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理论的关联研究。(立项号:10CZW007)(优秀,免予鉴定结项)

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深圳大学,2017年)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

7浙江省社科基金应用对策类项目:党内法规制度在省域治理中的地位作用研究。(立项号:20NDYD003YB

8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读图时代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研究。(立项号:20NDTC152YB

9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读图时代的图文景观及其视觉建构研究。(立项号:16ZJQN029YB

1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图像转向下的图文景观及其学理渊源研究。(立项号:14BR02

1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图像转向下的图文景观及其学理渊源研究。(立项号:2013T60230

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基于语-图关系史的考察(立项号:2012M510063

1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图艺术史的图文关系研究。(立项号:12YBA298

14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美学的关联研究。(立项号:09YBA142

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齐美尔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立项号:07JC751002

1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陌生化与新奇诗论研究。(立项号:07JD07


九、成果获奖

(一)教学成果奖

1.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5年。

2.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2024年。

3.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2023年。

4.教材《西方美学与艺术》获湘潭大学2014年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5.论文新世纪《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湘潭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二)科研成果奖

1.2024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2021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著)

3.2019年,《艺术现代性及其当代审美话语转型》,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著)

4.2016年,《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艺术》,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著)

5.2022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精品文库(独著)

6.2021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学会奖”暨2020-2021年度学术成果推优学术专著二等奖(独著)

7.2017年,《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著)

8.2012年,《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著)

9.2014年,《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基本问题》,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省内先进水平。(独著)


十、主要荣誉

(一)人才称号

1.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学者,浙江省社科联,2013年。

2.湖南省优秀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学者,浙江省文联,2013年。

3.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5年。

4.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社科联,2016年。

5.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6年。

6.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8年。

7.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

(二)教师荣誉

1.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2023年。

2.浙江省优秀教师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

3.湘潭市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湘潭市文联,2015年。

4.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


十一、学术兼职

1.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

2.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

3.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二级分会

4.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二级分会

5.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二级分会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