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杨向荣,男,1978年3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人。
1997-2001年,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
2000-2003年,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200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6-2014年,供职于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12月31号破格晋升为教授,2007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2014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中文系主任。文艺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艺术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1-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5-2020年,供职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至今,供职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二、研究方向
1.西方美学与文论研究
2.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哲学研究
3.齐美尔美学艺术学思想研究
4.图像学理论与图像叙事研究
三、主授课程
(一)本科生课程
1.《西方文论》
2.《美学》
3.《西方美学与艺术》
4.《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5.《美育与艺术欣赏》
(二)研究生课程
1.《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专题》
2.《文艺研究方法论》
3.《媒介批评专题研究》
4.《大众文化与批评专题研究》
四、班主任和学生导师工作
湘潭大学07中文2班、11级中文2班班主任,2007-2011年,2011-2015。
湘潭大学文艺学、新闻与传播学、艺术理论与实践硕士生导师,2007-2020年。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2020年。
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2014-2020年。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至今
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21-至今
五、人才培养成果
(一)本科生
1. 1人获宝钢教育(研究生)基金奖(2009年)
(二)研究生
1. 2人获校长奖(2013年,2015年,其中1人获特等奖)。
2. 2011年-2016年,连续6届毕业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10人获国家奖学金(2012-2014年5 人;2023年2人;2024年3人)。
4.1人获宝钢教育(研究生)基金奖(2010年)。
六、著作
(一)学术类
1.《可见性不可见性:西方绘画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2.《时光雕刻与碎片话语:林中路上的碎片景观》,独著(1/1),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2年。
3.《生命与形式:齐美尔<生命直观>导读》,独著(1/1),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
4.《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独著(1/1),人民出版社,2020年。
5.《文化、现代性与审美救赎: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6.《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7.《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8.《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基本问题》,独著(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9.《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美学》,独著(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10.《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独著(1/1),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教研类
教材编写
1.《20世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主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西方美学与艺术十五讲》,独著(1/1),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西方美学与艺术》,合著(1/3),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七、学术论文
(一)教学论文
1.《构建艺术浸润式具身体验,以论带史,以论证史——美育浸润行动下大学美学与美育的教学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24年4期。(CSSCI)
2.《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思考》,独著(1/1),《高等教育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论文)
3.《高等学校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独著(1/1),《质量的风》,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论文)
4.《文艺学研究范式的新变》,独著(1/1),《质量的风)》,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5.《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独著(1/1),《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二)科研论文(CSSCI及以上期刊论文,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1.《图像叙事的“再现”考古论:基于福柯的考察》,《文学评论》2022年5期。(权威)
2.《艺术的现代观念转型及其中国情境的反思》,《文学评论》2015年3期。(权威)
3.《复调语境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评论》2015年6期。(权威)
4.《当下“艺术终结论”及其中国语境的反思》,《文学评论》2012年5期。(权威)
5.《气氛:消费空间的一种分析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9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5年2期转载)
6.《理论旅行中的齐美尔美学思想》,《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3年4期转载)
7.《脱域化生存中的越境:现代人的生存情境及其审美超越》,《湘潭大学学报》2021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2年2期转载)
8.《速度、情感与审美:加速时代的情感焦虑及其反思》,《探索与争鸣》2020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0年3期转载)
9. 《现代艺术的审美之维建构:审美艺术学维度下的齐美尔的距离思想》,《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7年6期转载)
10. 《从文学终结论反思当代文论话语空间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年9期转载)
11. 《社会理论视域中的时尚意义建构》,《学术月刊》2013年2期。(一级)(《新华文摘》2013年10期摘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6期转载)
12. 《论克拉考尔思想中的现代人形象》,《求是学刊》2013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3年9期转载)
13. 《图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与言说立场》,《文学评论丛刊》2013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12期转载)
14.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景观电影解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7期转载)
15. 《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10期转载)
16.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求是学刊》201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年7期转载)
17. 《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解读》,《文学评论丛刊》,2011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6期转载)
18. 《俄国形式主义之后》,《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12期转载)
19. 《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7期转载)
20. 《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1期转载)
21. 《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7期转载)
22. 《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1期转载)
23. 《取消前在性:陌生化命意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2期。(一级)(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7期转载)
24《西方思潮下中国现代美学的探索及其经验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3期。(一级)
25.《艺术与审美体制的社会学转向——兼论<艺术体制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艺术评论》2025年4期。(一级)
26.《重读瓦尔堡:被忽略的图像叙事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5期。(一级)
27.《肖像画的秘密——<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多重图像叙事》,《艺术评论》2023年8期。(一级)
29.《绘画的镜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从“镜子”意象看西方“再现”观念的变迁》,《艺术设计研究》2023年1期。(一级)
20.《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7期。(一级)
30.《从本质界定到评判描述:艺术定义的话语转型及其反思》,《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7期。(一级)
31.《图像的话语深渊》,《学术月刊》2018年6期。(一级)
32.《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碎片思想谱系解读》,《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4期。(一级)
33.《现代中国美学的论争与建构: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建构》,《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8期。(一级)(《新华文摘》2016年2期摘载)
34.《图像转向》,《外国文学》2015年5期。(一级)
35.《艺术的自主性》,《外国文学》2012年2期。(一级)
36.《距离》,《外国文学》2010年2期。(一级)
37.《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3期。(一级)
38.《审美幻象抑或审美救赎:阿多诺艺术自主性的悖论》,《学术月刊》2008年2期。(一级)
39.《距离:现代主义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4期。(一级)<
40.《中西美学中的“奇”及其比较》,《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2期。(CSSCI)
41.《审美情绪资本及其话语隐喻》,《探索与争鸣》,2024年12期。(CSSCI)
42.《新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话语转型及其精神品格建构》,《东岳论丛》,2024年5期。(CSSCI)
43.《隐喻、互图与意识形态:W.J.T.米歇尔的图像叙事》,《文艺论坛》,2024年4期。(CSSCI)
44.《重读贡布里希:被忽视的图像叙事思想》,《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4年4期。(CSSCI)
45.《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叙事理论及其反思》,《文艺评论》,2024年1期。(CSSCI)
46.《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探索与争鸣》2022年7期。(CSSCI)
47.《影像的怀旧记忆书写及其认同话语建构:从80后童年动画片的怀旧现象说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6期。(CSSCI)
48《委拉斯开兹与福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4期。(CSSCI)
49.《身体的审美反思及其审美之道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5期。(CSSCI)(《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7期转载)
50《影院空间生产的物性转型及其审美资本批判》,《文化研究》2021年4期。(CSSCI集刊)
51.《陌生化》,《外国美学》2021年2期。(CSSCI集刊)
52.《组合、重复与命名:马格利特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12期。(CSSCI)
53.《新媒介信息时代的文学传播及其反思》,《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1期。(CSSCI)
54《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反思》,《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12期。(CSSCI)
55.《速度:现代性叙事话语的三重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8期。(CSSCI)
56.《都市、现代性与审美:都市现代人的精神栖居及其反思》,《中南大学学报》2020年1期。(CSSCI)
57.《图与词:马格利特与福柯:图文的断裂叙事及其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1期。(CSSCI)
58.《读图时代的图画书出版及其反思》,《中国出版》2020年2期。(CSSCI)
59.《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时尚话语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年10月。(CSSCI集刊)
60.《中国当下文论话语情境及其精神品格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1期。(CSSCI)
61.《本雅明笔下的现代人形象及其隐喻》,《文化研究》2018年2期。(CSSCI集刊)
62.《距离建构下的审美救赎: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求索》2017年2期。(CSSCI)
63.《艺术对现实的距离及其审美超越: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之维建构》,《华中学术》2017年1期。(CSSCI集刊)
64.《当下文艺批评话语的反思及其精神品格建构》,《学术界》2016年12期。(CSSCI)
65.《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齐美尔的批判与超越》,《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2期。(CSSCI集刊)
66.《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救赎之维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6年2期。(CSSCI集刊)
67.《古希腊模仿论的视觉张力解读》,《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6年2期。(CSSCI集刊)
68.《从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视觉时代的诗学话语转型及其反思》,《符号与传媒》2016年2期。(CSSCI集刊)
69.《艺术现代转型中的技术崇拜及其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15年6期。(CSSCI)
79.《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溯源》,《俄罗斯文艺》2015年2期。(CSSCI)
71.《微博的图文景观及其内在张力》,《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2期。(CSSCI)
72.《“诗画”视域中的图文关系探究》,《求索》2014年9期。(CSSCI)
73.《消费体验空间的权力渗透》,《文化研究》2014年12月。(CSSCI集刊)
74.《本尼特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俄罗斯文艺》2013年4期。(CSSCI)
75.《齐美尔距离观念的多维向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3年9月。(CSSCI集刊)
76.《语言学转向的反思与检讨》,《学习与探索》2012年10期。(CSSCI)
77.《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期。(CSSCI)
78.《文艺学的前沿热点及其知识建构反思》,《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6期。(CSSCI)
79.《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困境的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5期。(CSSCI)
80.《马尔库塞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俄罗斯文艺》2012年2期。(CSSCI)
81.《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思想战线》2011年6期。(CSSCI)
82.《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3期。(CSSCI)
83.《文化悲剧与现代性货币》,《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3期。(CSSCI)
84.《从康德到鲍德里亚:基于“审美距离”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2010年2期。(CSSCI)
85.《文化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2期。(CSSCI)
86.《毛泽东“鲁迅论”的悖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6月。(CSSCI集刊)
87.《模仿与再现新读》,《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3期。(CSSCI)
88.《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批判与超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3期。(CSSCI)
89.《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3期。(CSSCI)
90.《现代性、游戏与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东方丛刊》2009年3期。(CSSCI集刊)
91.《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1期。(CSSCI)
92.《齐美尔的现代性批判路径》,《社会理论论丛》2009年4辑。(CSSCI)
93.《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思想解读》,《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5期。(CSSCI)
94.《齐美尔现代性美学批判》,《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4期。(CSSCI)
95.《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3期。(CSSCI)
96.《陌生化诗学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1期。(CSSCI集刊)
97.《悖论中的张力美》,《俄罗斯文艺》2005年2期。(CSSCI)
98.《齐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1期。(CSSCI)
99.《现代生存的越境与个体的自我救赎——西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0期。(CSSCI)
(三)其他论文(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1]“形象家族树”的谱系建构——米歇尔的“形象”概念及其反思.武陵学刊,2024,(05).
[2]再现、象征、表征——西方古典绘画中的镜像叙事.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02).
[3]《红楼梦》文本图像研究的新拓展——读王怀义《<红楼梦>文本图像渊源考论》.学术评论,2023,(04).
[4]古希腊陶绘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
[5]重读丰子恺:“古诗新画”类漫画的图像叙事——一种艺术跨媒介视角的考察与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
[6]身体的话语建构及其审美反思——身体美育的若干思考.武陵学刊,2023,(01).
[7]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学阐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6).
[8]中国20世纪现代派美术的美学探索与论争.美育学刊,2022,(03).
[9]政治与审美的复调话语——毛泽东“鲁迅论”的文化政治学考察.后学衡,2022,(01).
[10]话语传播中的权力建构及其反思——“狼人杀”游戏的话语解读.传媒观察,2020,(12).
[11]艺术的现代性话语反思及其重构——读周计武《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学术评论,2019,(06).
[12]空间展示中的文化认同及其治理——论博物馆的空间文化建构.传媒观察,2019,(07).
[13]都市拾荒中的审美救赎——本雅明的现代性碎片景观.上海文化,2019,(04).
[14]怀乡情结中的诗意“异托邦”——江南形象的现代性反思与重构.文艺论坛,2019,(02).
[15]媒介时代文学转型的多维建构及其话语愿景——评张邦卫《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名作欣赏,2019,(08).
[16]视觉建构的中国当代景观——读《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2018,(02).
[17]认识论、现代性和历史化——布莱希特论陌生化效果.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04).
[18]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审美文化学批判——马克思、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5):87-94.
[19]梅洛-庞蒂的图像理论建构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8,(05).
[20]货币文化与现代性都市批判——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中北大学学报,2018,(02).
[21]时尚与现代性都市体验——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百家评论,2018,(02).
[22]时尚美学的学科对话与中西交流——“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云梦学刊,2018,(02).
[23]潜在流浪者与忧郁栖居者——齐美尔笔下的现代人形象及其反思.武陵学刊,2018,(02).
[24]时尚哲学及现代性都市批判——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传媒观察,2018,(02).
[25]陌生化/新奇——中西诗论关键词的一种对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06).
[26]诗性、画意与音韵——木心小说艺术的跨界之旅.名作欣赏,2017,(26).
[27]科学诗学建构中的审美性缺失——巴赫金对早期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国文学批评,2017,(03).
[28]《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审美意识形态诉求与审美政治话语建构.云梦学刊,2017,(04).
[29]文学“终结论”的中国情境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3-13.
[30]从网文到雷剧:《太子妃升职记》的影视改编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7,(03).
[31]现代性视域下的商品化都市景观及其批判——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06).
[32]从艺术定义转型反思中国当下审美经验.中国文学批评,2016,(04).
[33]艺术的审美乌托邦建构——法兰克福学派艺术审美救赎的批判性反思.百家评论,2016,(05).
[34]复调话语中的茅盾研究——评《新世纪语境下茅盾的多维透视》.名作欣赏,2016,(29).
[35]齐美尔现代性碎片思想的审美解剖.阅江学刊,2016,(04).
[36]诗画一律及其图文张力解读.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6,(03).
[37]齐美尔及其批判路径影响下的法兰克福学派.上海文化,2016,(06).
[38]贡布里希的视觉图像观及其反思.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39]广告意识形态批判模式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6,(04).
[40]艾略特文学批评中的“传统”观.温州大学学报,2016,(02).
[41]中国书画关系中的图文张力解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42]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音乐美学三阶段.歌海,2016,(02).
[43]时尚杂志图像语言的视觉建构及其反思.传媒观察,2015,(09).
[44]从波德莱尔到马尔库塞——现代人形象谱系及其审美之维.上海文化,2015,(06).
[45]态度、形式与方法——鲁迅的漫画创作思想.聊城大学学报,2015,(03).
[46]新奢华时代的消费与生活风格——新奢侈品现象的文化考察.阅江学刊,2015,(02).
[47]跨界视域下的电影研究——评向宇《跨界的艺术:论李安电影》.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1).
[48]图文视域下的晚清画报——以《点石斋画报》为例.传媒观察,2014,(12).
[49]陌生化之旅——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莱希特.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50]图像叙事中的语图互文——基于蔡志忠漫画艺术的图文关系探究.百家评论,2014,(04).
[51]从中国古代的诗画理论看图文内在张力.包装学报,2014,(03).
[52]报告文学领域的精神传承——评《何建明评传》.云梦学刊,2014,(04).
[53]论微博的图文景观及其内在张力.江苏社会科学,2014,(02).
[54]温克尔曼的“诗画一致”论及其反思.阅江学刊,2014,(01).
[55]“现代人”的异化之源与审美救赎——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6).
[56]虚拟世界中的“重图轻文”——微博图文景观的思考.创作与评论,2013,(18).
[57]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4).
[58]文本链接广告的标题突围.传媒观察,2013,(04).
[59]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时尚的艺术哲学阐释及其反思.艺术设计研究,2013,(01).
[60]文艺学的前沿热点及其知识建构反思——“文学理论发展前沿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06).
[61]“离经而不叛道”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创新工程——评马驰《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05).
[62]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云梦学刊,2012,(04).
[63]大众传媒视域下的审美变异现象.传媒观察,2012,(05).
[64]波希米亚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解读.艺术设计研究,2012,(01).
[65]政治视域中的文艺诉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66]《迷途》之“迷”在何方.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05).
[67]从《新华日报》重大节庆报道看党报影响力的创新建构.传媒观察,2011,(09).
[68]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黑格尔《美学》研讨为个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
[69]布莱希特“陌生化”的批判解读.陇东学院学报,2010,(06).
[70]网络传播时代的文化生存镜像.传媒观察,2010,(11).
[71]童年的影像记忆[N].人民政协报,2010-10-25.
[72]政治巨人与文化巨人的情感纽带——毛泽东的鲁迅情结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73]主体性的缺席与在场——“模仿”和“再现”对读.外国语文,2010,(02).
[74]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评李胜清《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武陵学刊,2010,(02).
[75]政治文化视野下对当前小说创作的审视与评判——“政治文化与当前小说创作”研讨会综述.理论与创作,2010,(01).
[76]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溯源.聊城大学学报,2010,(01).
[77]艺术自主性的反思与批判.艺术学研究,2009,(00).
[78]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创新工程——评季水河《回顾与前瞻》.云梦学刊,2009,(06).
[79]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六十年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走向.理论与创作,2009,(04).
[80]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探求,2009,(03).
[81]山寨现象的文化社会学剖析——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理论与创作,2009,(03).
[82]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83]现代性视域下的文学认同话语建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06).
[84]现代性视域下“和谐文化”的内在建构.理论与创作,2007,(06).
[85]“陌生化”与“非人化”.聊城大学学报,2007,(04).
[86]现代生活的审美救赎——齐美尔的时尚理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5).
[87]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英语研究,2005,(02).
[88]陌生与熟悉——什克洛夫斯基与布莱希特"陌生化"对读.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89]论艺术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90]论“文学性”与“陌生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四)译作(独译或第一译者)
1.齐美尔:《艺术的生命与形式》,杨向荣译,《20 世纪西方艺术社会学精粹》,2022 年。
2.齐美尔:《文艺复兴与伦勃朗》,杨向荣等译,《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2021年2期。
3.哈斯金:《康德与艺术自律》,杨向荣译,《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2020 年2期。
4.克拉考尔:《大众装饰》,杨向荣译,《上海文化》,2017年4期
5.尼采:《权力意志》,杨向荣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6.培根:《论人生》,杨向荣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八、研究项目
(一)教学类(均为主持)
1.湘潭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主持(1/3)(2014年)
2.湘潭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世纪《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主持(1/3)(2007年)
(二)科学类(均为主持)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齐美尔美学艺术学思想研究(2022-2025)。(立项号:21AZD106)
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图文的叙事建构及其话语隐喻研究(2020-2024)。(立项号:20BZW027)
3.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2016-2018)。(立项号:16FZW053)
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理论的关联研究。(立项号:10CZW007)(优秀,免予鉴定结项)
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深圳大学,2017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
7. 浙江省社科基金应用对策类项目:党内法规制度在省域治理中的地位作用研究。(立项号:20NDYD003YB)
8. 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读图时代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研究。(立项号:20NDTC152YB)
9. 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读图时代的图文景观及其视觉建构研究。(立项号:16ZJQN029YB)
1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图像转向下的图文景观及其学理渊源研究。(立项号:14BR02)
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图像转向下的图文景观及其学理渊源研究。(立项号:2013T60230)
1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基于语-图关系史的考察(立项号:2012M510063)
13.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图艺术史的图文关系研究。(立项号:12YBA298)
14.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美学的关联研究。(立项号:09YBA142)
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齐美尔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立项号:07JC751002)
16.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陌生化与新奇诗论研究。(立项号:07JD07)
九、成果获奖
(一)教学成果奖
1.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5年。
2.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2024年。
3.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2023年。
4.教材《西方美学与艺术》获湘潭大学2014年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5.论文“新世纪《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湘潭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二)科研成果奖
1.2024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2021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著)
3.2019年,《艺术现代性及其当代审美话语转型》,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著)
4.2016年,《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艺术》,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著)
5.2022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精品文库。(独著)
6.2021年,《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学会奖”暨2020-2021年度学术成果推优学术专著二等奖。(独著)
7.2017年,《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著)
8.2012年,《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著)
9.2014年,《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基本问题》,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省内先进”水平。(独著)
十、主要荣誉
(一)人才称号
1.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学者,浙江省社科联,2013年。
2.湖南省优秀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学者,浙江省文联,2013年。
3.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5年。
4.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社科联,2016年。
5.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6年。
6.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8年。
7.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
(二)教师荣誉
1.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2023年。
2.浙江省优秀教师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
3.湘潭市“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湘潭市文联,2015年。
4.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
十一、学术兼职
1.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
2.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
3.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二级分会
4.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二级分会
5.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二级分会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