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太炎讲堂丨我院顺利举办“中国传统瘟疫叙事中的灾疫文化”讲座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许志益    时间:2021-03-20
 

3月19日下午14:30,讲座《中国传统瘟疫叙事中的灾疫文化》于恕园23号楼312顺利开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应邀主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兆肆负责主持,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董少新、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传斌、人文学院历史系院友、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冯培红以及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硕博士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是开学以来我院“太炎讲堂”系列讲座的第一讲。

讲座上,余新忠教授提出在当下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对瘟疫叙事及灾疫文化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虽有个别学者提出了灾疫文化的概念,并对其做了一定探讨,但较少从历史角度对中国传统瘟疫叙事中反映的灾疫文化做深入研究,余新忠教授期望能够从历史的维度来展开对问题的探讨,并进一步思考其对当下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大量有关瘟疫的文本记载,并具有多种史料形态,如政书、实录,官方或民间史书及方志、医书、档案、文集、笔记和小说等,这无疑是灾疫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信息也是多元丰富而不断变化的。余新忠教授认为应当从灾疫史料的角度切入研究,并从“瘟疫自身”和“疫病应对”两方面来进行考察,余新忠列举了《新唐书》《宋史》等史料文本,并对其作出精辟的解读。

从中国传统瘟疫叙事的有关论述中,余新忠教授概括出了灾疫文化的两大特点:首先,中国传统瘟疫叙事对瘟疫自身缺乏本质性关注,且关于瘟疫的救疗也较少去叙述其具体成效;另外,中国传统瘟疫叙事主要关注对瘟疫的应对和反应,试图借此来强化王朝的统治秩序和统治合法性,重构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以及建构“正确”行为规范和生活纪律。这种建构既掺杂了叙事者自身的利益诉求,也体现了时代认知观念,具有符合构建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人伦价值和道德秩序需求的特性。

在余新忠教授深入浅出而不乏生动的解读下,讲座《中国传统瘟疫叙事中的灾疫文化》顺利落幕。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初步了解了中国传统瘟疫叙事及灾疫文化,更拓宽了历史研究的学科视野。

(撰稿:许志益)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