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顺利举办“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讲座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1-04-21
 

4月20日下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素养、浙江省一流学科(历史学)、人文学院太炎讲堂系列学术讲座——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在我院312教室开讲,主讲嘉宾是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田澍教授,由历史系夏卫东教授主持。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兆肆教授、历史系余清良副教授和我院本硕学生30余人参与讲座。

讲座上,田澍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西走廊的考察为引,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变迁,体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的国际背景下东升西降的发展趋势。紧接着,田澍教授梳理了丝绸之路的命名发展的历程和背后所折射的历史与政治含义,从我国历史上对地理通道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命名、西方对丝绸之路的命名与定义和我国对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接受的过程三方面,分析出“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各界接受的通用名词,反映出当代中国的巨大变化,实质是新时代下兼容并包、理论自信的体现。分析上述变迁的同时,田澍教授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告诫历史系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要重视史料的起源和书籍资料的版本问题,从而使自身的研究更为严谨。

随后的讲座中,田澍教授分析了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与沿线中亚国家的关系,向师生解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中亚国家间的“好邻居”“好朋友”和“好伙伴”的三好关系,并结合自身访学经历介绍了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的主要方面,得出了加强人文交流是夯实“三好”关系的基础,开阔了与会师生的视野,增进了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识与理解。

最后,田澍教授结合历史与现实,从基于“古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视角探讨了古丝路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和“一带一路”的意义。认为“一带一路”是世界共同繁荣的东方智慧,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因时而变”“随世而制”,基于“古丝绸之路”而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人类命运和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其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总结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二十一世纪“丝绸之路”的中国表达,是全球背景化下中国对丝绸之路精神的发扬光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田澍教授还结合古丝路与“一带一路”倡议,介绍了敦煌学的发展和西北地区的文物保护现状。

通过田澍教授深入浅出而不乏生动的解读,同学们对古丝路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间关系的认识更加清晰,对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本次讲座对于同学们认识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脉络、拓宽历史学习研究的学科视野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讲座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