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5月16日,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我院学子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佳绩。我院共五支队伍进入主赛道省赛,三支队伍入围省决赛,其中周东华老师指导的项目《生命的守望:浙江省麻风休养员口述史研究》和胡悦晗、孔祥亮老师指导的项目《道义与理性:快递员群体的生存策略研究——基于全国 724 个样本的调研》获一等奖,刘正平、刘华章老师指导的项目《寻找散落的乡土记忆:浙江民间故事谱系构建与活态传承》获二等奖,徐杨、丁贤勇、管庆江老师指导的《旧城焕新姿:“SCMIG”视域下钱塘江中上游地区古城文旅振兴对策探析》和陈晓玲、李悦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婚恋观的代际、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2086份样本的调查》获三等奖。此外,胡悦晗老师和李悦老师指导的《红色精神与劳动技能的融合——对温州福德湾矾矿遗址的考察》荣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百优团队。
《生命的守望:浙江省麻风休养员口述史研究》项目团队由刘慧珍、朱相龙、堵嘉锋、郑涵、朱辰熹、余亦凡、沈思恬组成。该作品以浙江省在世的麻风休养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风休养员进行口述采访,了解不为人知的抗“麻”故事,展现其实现个体价值的生命历程。同时将麻风休养员的生命史与浙江麻风防治的历程相联系,再现中国共产党在保障人民生命中的重要实践,并从“制度保障”“防治机制”与“大众疾病认知与慈善观念”三方面汲取宝贵经验,为传染病防治提供借鉴之处。
《道义与理性:快递员群体的生存策略研究——基于全国 724 个样本的调研》项目团队由吴心如、李懿怀、蔡心蕙、徐宇轩、谭雯莉、徐航标、孙晴、曹建阳、吴诗涛、林海颖组成。该项目引入斯科特的“道义”经济与波普金的“理性”小农两种分析视角,围绕快递员与代收点、客户及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考察快递员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存策略。调研发现,快递员群体展现出的生存策略,表现出“道义”生存与“理性”收益之间的黏合,“道义”伦理与“理性”经济在快递员的劳动过程中共同呈现。
《寻找散落的乡土记忆:浙江民间故事谱系构建与活态传承》项目团队由何昕怡、徐嘉蔚、韩弋汀、周瑶、王欣洁、罗俊涵、周越妮、洪雨柯、陈佳滢、钱睿组成。该项目团队成员利用一年多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民间故事的采集,采集全面覆盖11个地级市,48个县(市、区),对故事进行建构谱系,化零散为统一。基于此,团队提出应从总体上构建起人才培养、艺术创新、数字赋能、空间新构、教育传承五位一体的故事传承新思路以促进民间故事活态传承。
《旧城焕新姿:“SCMIG”视域下钱塘江中上游地区古城文旅振兴对策探析》由徐樱姿、朱鸽妮、邱逸、殷兴潮、姚苏芸、朱艾、傅静一创、鲁雅雯组成。该项目将目光投向钱塘江诗路上的金华古城、兰溪古城、衢州古城与严州古城,尽管四大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其在古城振兴中表现出的“文化失语”境遇仍亟待解决。为此,项目团队结合中外的相关理论研究,抽离出了景(Scenery)、文化(Culture)、市场(Market)媒体(Interaction)、政府(Government)五个相互作用的指向端来构造“SCMIG”模型进行古城文旅开发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修学旅游”作为解决古城文化功能发挥不足的可借鉴方案。
《大学生婚恋观的代际、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2086份样本的调查》由曹雨轲、程滨滨、马杭慧、曾靖雯、吴锦、郑希、李富淑、高婷儿、胡徵峥、黄文娴组成。该项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借助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等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青年婚恋观的调查,获取富有时效性的真实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整理新时代青年群体的婚恋观特征。本项目重新界定和阐释婚恋相关概念,深化青年群体价值体系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建议与对策,助力健全青年婚恋的社会支持体系,为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添砖加瓦。
《红色精神与劳动技能的融合——对温州福德湾矾矿遗址的考察》由陈安琪、程学桢、蒋婷、周丹妮、潘佳颖组成。福德湾矾矿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跌宕起伏。无论是作为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工业文化遗产,还是作为产业工人劳动技能变迁与传承的案例样本,都具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矾矿沿用至今的“半机械,半人力”的生产方式、师徒经验传递技巧等,对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史亦具有独到的研究价值。基于此,调研团队通过对福德湾矾矿的勘察调研,管窥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党在领导新中国工业建设中的伟大作用。
据悉,本次大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展示创新精神、学术才华和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本届“挑战杯”竞赛自年初启动以来,共吸引全省106所高校、40余万名大学生积极参赛,遴选推荐出1633件作品参加省级复赛。经复赛评审,共有50所高校的323件作品入围主体赛省级决赛。本届大赛除主赛道外,在大赛框架下举办红色专项活动,同样吸引了各大高校积极参与。
自去年“挑战杯”校赛启动以来,我院同学积极申报,经过组织评审、院内打磨、专题培训,共有8支队伍入围校赛复赛,斩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最终学院共5支队伍脱颖而出报送省赛,并在省赛中全获奖。在“红色专项活动”中,周东华、刘华章和陈晓玲老师指导的《农为邦本,地为民生——党领导下萧山百年“农-地”关系嬗变口述调查报告》及李冈原、胡悦晗和蔡丹妮老师指导的《老字号都锦生红色记忆调研项目》获校赛一等奖,另有10支队伍获三等奖。人文学子在本届“挑战杯”竞赛继承学院的优良传统,展现出追求卓越、自立自强的青春风貌,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在我院的“挑战杯”历程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挑战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团队老师的悉心指导,也离不开各部门的沟通协作。人文学院历来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给学子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和打造适合的实践平台而不懈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合理安排科研、实践相关的工作,整合资源,鼓励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加入到科研竞赛和社会实践的队伍之中。相信在未来的科研竞赛中学院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打磨项目
团队调研和打磨项目图景
《生命的守望:浙江省麻风休养员口述史研究》团队指导老师及成员合照
《道义与理性:快递员群体的生存策略研究——基于全国 724 个样本的调研》成员合照
《寻找散落的乡土记忆:浙江民间故事谱系构建与活态传承》成员合照
全体成员合照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