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顺利举办“颜氏宗杰,班氏功臣——颜师古《汉书注》对训诂学的贡献”学术讲座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学工办    时间:2021-06-22
 

6月17日下午2点半,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太炎讲堂”系列讲座之“颜氏宗杰,班氏功臣——颜师古《汉书注》对训诂学的贡献”讲座在恕园23-312召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董志翘受邀为主讲人,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周掌胜教授为主持人,人文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与本科生参与讲座。

讲座中,董教授首先对颜氏家族、颜师古以及《汉书注》先后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讲座内容做了引入。而后,董教授在讲座中运用丰富、有力的例证,分别从“辨识字形,厘清古今、异体、正俗”、“注重口语,为前代方俗语作注,以唐代方俗语作注”、“谙熟语法,精准阐述语法现象”、“注音别义,通篇贯彻‘因音求义’”、“引证旧籍,保存珍贵先唐文献”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颜师古所著的《汉书注》对训诂学的重要贡献。

董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汉书注》中的古今字不同于现在学界的定义。该书中,颜师古以唐代使用的字作为今字,《汉书》中的(包括班固笔下或班固所引前人文献中)记录同一义位元而唐代实际生活中已不再使用的字为古字。这种古今字是一种广义上的范畴,古字与今字之间关系较为复杂,包括因书体不同而形成的古今字、构件相同但写法不同的异写字、构件不同的异体字、通假字等。其次,就异体字而言,书中每对异体字均要同时在唐代使用,强调的是一种共时层面的关系。除此之外,董教授着重对“时时”一词在现代已经消失的义项“偶尔”展开了深入且透彻的分析,他将日语例证与唐代俗语例证结合,有力地证实了时时还有偶尔之义,指出了《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对时时这一义项的收录缺漏。另外,他还提出了古训反推的训诂方法,指出可以从文言中反推文献中俗语的词义。董教授指出《汉书注》突破了语文学的束缚,具有朴素的语言学观念,不仅重视书面的文言词语还非常关注日常交际中的口语俗语的注释,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在讲述到谙熟语法,精准阐述语法现象这一内容时,董教授还表示,现代汉语语法或应当回到汉语本身,从浩如烟海的汉语文献以及历代的研究中进行总结,建构符合汉语特点的汉语语法体系。

讲解结束后,在座师生进一步就初中语文教学与训诂学研究的相关问题、语料库建设、《汉语大词典》修订等问题同董教授开展了氛围热烈的探讨活动。最后,周掌胜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董志翘教授的到来和精彩的讲解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周教授希望大家可以吸收消化本次讲座中的知识,活学活用,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撰稿:吴孟欣、费城 拍摄:吴孟欣)


1

2

3

4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