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第一座三层大戏楼诞生于乾隆十年之后,以乾隆十六年寿安宫"临时性"三层戏台为最早。以此为分水岭,凡内廷大戏曲本中应用三层戏台者,必属此后之产物(或面貌)。而张照卒于乾隆十年正月,因此其奉敕改编的《劝善金科》《升平宝筏》等大戏曲本,无法利用三层大戏楼,仍属"重檐单层"戏台剧本。大戏曲本与三层大戏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属关系。此后,《劝善金科》虽偶尔"借用"三层戏楼演出,但因其本身的演出性质,始终保持着非三层戏台剧本的状貌,而《九九大庆》《升平宝筏》等则在乾隆十六年之后逐步完成了由"重檐单层"向"三重檐"大台剧本的转变。
【关键词】三层戏楼;《劝善金科》;《升平宝筏》;曲本变迁;
【来源】《文学遗产》2021年第5期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