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6日下午14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第一期文史研读会在恕园23号楼312会议室开展。参与本期研读会的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刘正平老师,中国近现代史周东华老师,专门史林航老师、胡悦晗老师,中国古代史陈兆肆老师、蔡丹妮老师。2020级、2021级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专门史专业研究生也积极参与。
本期研读主题为“女性”,研读书目包括《王氏之死》《年轻的手与被缚的足:追溯中国乡村缠足现象的消失》《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著作,由2021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张江峰同学担任主持人,宋安琪、李爽、刘力源、姜思含等同学积极发言。
读书会伊始,各位老师首先对研读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重申了开展读书会的目的和意义。刘正平老师在会上强调,“四道”文史研读会的宗旨是拓展同学们思考的视角,学习更多样的研究方法,这些对长期提高同学们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是良有裨益的。
而后,同学们积极汇报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就自己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对妓女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对建构“新”女性的看法以及中国传统女性的缠足原因等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在场师生就“女性”这一个复杂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刻的探讨与交流。
在研讨过程中,胡悦晗老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贺萧在西方中国妇女史研究领域的丰富成果。林航老师认为贺萧等学者的实地考察方式给女性研究打开了新视野,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周东华老师强调,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乃至于每一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在运用实地考察的一手史料时要注意兼顾女性问题的特殊性与共性。陈兆肆老师指出,对“五四史观”的回应与反思是主题书目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反思也常常出现用典型性史料回应普遍性问题的情况。蔡丹妮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当下部分学者对古代女性在特殊时期对待“缠足”等特殊问题的一定限度的自愿性内容研究思路。老师们的发言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使大家受益匪浅。
会上,各位老师也引导同学们在尊重史料和证据的基础上,接受更多的可能性,拓宽自己的视野,以更为多样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将问题放入历史大环境中去思考,避免以偏概全。
在活跃的学术研讨氛围中,第一期研读会圆满结束。在本次研读会上,我院师生从多种历史可能性出发就“女性”主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发散思维,收获颇丰,对女性这一重要群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