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第四届“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刘杨    时间:2022-03-28
 

2022年3月26日-27日,由中国鲁迅研究会、郭沫若研究会、茅盾研究会、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四届“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成功召开,由于疫情原因,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各地高校和学术机构的70余位资深专家和青年新秀与会,从生平史料、作品研究、作家精神透视等多个维度深入研讨三位文学巨匠。

大会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邵宁宁教授主持,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董炳月先生在致辞中指出将这三位巨匠并置在一起,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化的基本格局。现代文学文体及创作方法的多样性,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这种同时代性和内在相关性,应该成为我们对三位巨匠开展“一体化”研究的重要起点,从中看出现代中国历史、文学、思想、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蔡震先生在致辞中对会议的意义高度肯定,认为整体性研究鲁、郭、茅的精神传统及其相互关联,可以激发新的学术思想,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先生在致辞中对新的研究力量不断充实表示欣慰,他指出以“鲁郭茅”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现实的介入性非常深刻,而我们关于他们的学术研究偏重学术理论和文学性,呈现出书斋化的特征。他们并不是书斋型学者,反而带有深入感情将自己融入时代并介入时代问题。洪治纲代表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致辞,介绍了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方向与特色,对与会学者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此次会议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有若干新视角,如郜元宝、吴俊、文贵良、黄乔生等学者对于《狂人日记》《范爱农》《子夜》《阿Q正传》等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启发;其次,基于作家经历和新史料,对于作家精神形象与创作展开解读,如李怡、谭桂林、魏建等学者,对于鲁、郭、茅的早期经历、文化视角的开掘,进一步讨论作家的思想与创作关系;第三,将作家置于文学史线索中的探寻其意义,如孙郁、李继凯、耿传明等学者,在古代文学传统、现代知识分子传统、革命文学传统等文学史视域中看待他们的精神意义和创作意义。

会议还收到了大量青年学者的论文。这些成果在史料爬梳与整理,作家间的交往和精神承继关系,作品的接受传播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鲁、郭、茅的研究,从不同方面为学术界全面理解这三位文学巨匠及其文学史意义提供了新路径。

与会学者表示,此次会议学术信息量大,成果质量高,多维度、多视角透视三位作家的创作及其精神传统的影响,特别是若干新史料的发掘和作品的新解读都给人启发,期待未来能持续开展系列论坛。

据悉,“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由三家学会和各地高校联合主办,自2018年起至今已举办四届,论坛的设立旨在将三个重要学术领域力量整合,相互激发碰撞,为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

合影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