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团学动态

千里之行、跨越山海,十年之约、双向奔赴:杭州师范大学赴贵州省黔东南州“温暖黔行”支教小分队于高武村参加支教座谈会

来源:人文学院文字部   作者:人文学院文字部    时间:2022-07-18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让高武的孩子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扎实的基本功,也让我们的学生有教育实践的机会,把技能和特长教给孩子们。”7月19日,在黔东南州高武村的支教座谈会上,杭师大“温暖黔行”社会实践带队指导老师刘华章真诚地说。

2022年7月18日,从杭州师范大学抵达贵州黔东南苗族自治州从江县,杭州师范大学赴贵州省黔东南州“温暖黔行”支教小分队远赴千里之约,前往高武村开展一年一度的暑期支教活动。继抵达当晚的一场别具特色的欢迎仪式后,为确保后续支教活动的顺利展开,7月19日下午三时,在谷坪镇高武村村政府会议室,高武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三炼、银潭小学校长吴向华、高武村党支部书记石明辉、杭州师范大学赴贵州省黔东南州“温暖黔行”支教小分队带队老师刘华章、杭师大支教团队学生、高武村学生代表等参与座谈会。与会人员将桌椅围成一圈,在轻松的氛围中,座谈会拉开序幕。

驻村第一书记陈三炼对杭师大五年来的支教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对于高武村学生来说,小到讲文明懂礼貌,大到树立奋斗目标,五年的暑期夏令营为提升高武村学生的精神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后续的支教活动中,他希望能达到“多关注拔尖孩子,先走出去一批人,‘先富带后富’”的目标。同时,他赞美了杭师大师生不怕吃苦、脚踏实地的精神。他认为,对赴山区支教的同学们而言,这样的经历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帮助我们“拓展了生命的韧性”。

基于本村的教育问题和学生管理问题,银潭小学校长吴向华强调,支教重在思想上的交流,“杭师大支教师生带来的课程为我们高武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他说,“很多孩子和支教老师感情很深,分开的时候舍不得他们,有的还抱在一起哭。”

作为高武村脱贫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村党支部书记石明辉为大家介绍了高武村这一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在国家的扶持、基层干部人民的团结下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经济和教育的历程。

对于高武村基层干部对支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与配合,杭州师范大学赴贵州省黔东南州“温暖黔行”支教小分队带队老师刘华章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为推进进一步合作,刘华章提出本次支教活动中的调研计划:确定结对学生名单,面向少数民族中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结对帮扶;开展口述史访谈工作,对于民间故事和个人史中反映的地方历史进行保护;等等。

此外,其余与会人员也依次做了自我介绍,畅所欲言。有着三年暑期支教经验的支教团队队员杨顺猛建议队员们在教学中都能够做到高标准、高要求、正能量;少数民族学生代表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其中不乏直接受益于五年来暑期支教夏令营经历的学生;村中德高望重的“寨长”也简短表达了自己对支教工作的支持,对杭师大支教师生的欢迎和感谢。

杭州到贵州,一千多公里;高铁加大巴,十三个小时。这是杭州师范大学支教团队第五次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武村举行暑期支教活动,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当地基层干部、群众的真诚欢迎。紧随本批赴黔支教师生之后,杭师大专家团队也将于下周抵达高武村,牵头相关考察调研工作,助力高武村发展,推动杭师大—高武村对口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1

带队老师刘华章发言

2

座谈会现场

3

高武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三炼在会议上发言

4

银潭小学校长吴向华在会议上发言

5

高武村党支部书记石明辉在会议上发言

6

从江县学生代表们在会议上发言

7

村中德高望重的“寨长”在会议上发言

8

与会人员在村委大楼下合影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