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叶浙江方言调查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课题项目首席、人文学院教授徐越老师,组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在恕园23幢317人文学院工会之家进行了浙江方言音系资料的集中整理、录入与讨论。
此次整理的资料主要是20世纪中叶浙江方言调查资料中的字音部分,涉及浙江境内的5个吴语方言点,分别是宁波、温州、绍兴、丽水、衢州。这些宝贵的资料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田野调查材料,泛黄的页面上,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都是老一辈专家学者一步一个脚印的治学记录。它们如时间胶囊,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机会得以窥探20世纪中叶乃至更早时期浙江省的方言面貌。
由于原始资料的年代已较为久远、手写字迹已变得有些模糊,加上对调查者记录风格的陌生,给初次接触整理工作的我们带来了一定困扰。每每遇到难以辨认的字迹或注解符号,以及记录不详、记录过详等的内容,大家都得停下来一起讨论、辨认和推测。一旦领悟到其正确的记录意思,重重阻碍都迎刃而解,从而带给我们一此又一次的欣慰。通过此次对方言原始记录资料的初次接触,我们对方言中的人际发音差异、新老差异以及文白异读等语音现象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宁、绍、温、丽、衢等方言的丰富复杂。在对同音字表的格式调整和校对中,徐老师不仅对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还传授了不少整理的方法与技巧,让我们收获颇丰。
方言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而原始文本资料则是这种“活化石”的珍贵档案。因此,参与浙江方言调查资料的整理工作,不仅是对自我专业能力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为浙江方言的保护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浙江方言调查资料的整理工作仍在路上。在整理研究的路途中,需要我们具有像前辈学者那样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将冷板凳坐热的坚定决心,以及如绣花一样的那份耐心、细心与责任心。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