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我院洪治纲教授领衔的“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入选。
该团队传承师大深厚文脉和学术底蕴,以弘扬家国情怀、提升人文情怀为己任,在立德树人、学术研究、协同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聚焦中国古代文艺、中国现当代文艺、文艺理论、外国文艺等前沿问题,深度参与中国媒介文论话语建构,立足于解决中国问题,体现了以文艺批评实践为重要特色的学术范式。该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心怀“国之大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黄大年式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
文艺关乎人类灵魂的质量,关乎中华民族的精神素养和文化气质。多年来,团队在内部管理上,始终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将教师团队的素质建设放在首位,以文艺批评实践为学术范式回答着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团队负责人洪治纲教授是全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他长期扎根当代文学批评,多次参加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为中国文艺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多次参与全国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终评,并获得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批评奖”、首届全国批评家奖等诸多文艺批评奖项。在学术上,他立足文艺前沿,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重要报刊上发表评论及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中华读书报》《文艺报》等重要报刊,或开辟专栏、或发表专访,多次评介他的文艺批评特点和成就,发表他对各种文艺现象的看法。
与此同时,他还多年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带领团队获批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他所主持的《小说解密》获国家一流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他的带领下,人文学院获浙江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所在中文教工支部获全国高校样板支部。2021年,洪治纲教授获得杭州市首批“杰出教育工作者”称号。
经过多年的建设,团队拥有一批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师德典型。团队中拥有“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一批先进教师,立德树人氛围浓厚,教育铸魂意识突出。
文艺批评既承担了中国文艺健康发展的历史重任,又肩负了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建构使命。团队牢记这一重大责任和使命,深入中外文艺创作实践,密切关注文艺发展动态,不断凝练自身的批评特色,大力推动学术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五年来,团队成员共主持8项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30项国家社科一般和青年项目,多数项目结项获优秀等级;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重要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二十余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新媒介文艺生产论》《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守望先锋——兼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发展》《明清之际词坛中兴史论》《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图文关系及其张力学理研究》《阅读史、修辞与小说创作的源初思维》《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转型研究》《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问题研究》《经典新释与当代批评》以及系列著作《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80部,译著、科普读物、教材等 37 部。成果被《文艺报》《文学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及相关学术刊物积极推介和高度评介。团队成员中4位学者被列入全国人文社科领域中的“高被引”专家。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深度参与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各种评价体系。洪治纲教授不仅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还担任《文学评论》《小说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扬子江文学评论》等重要期刊编委,多次参加全国各类文学奖项的终评评委和相关优秀作品推选评审专家。单晓溪教授和夏烈教授作为全国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专家,不仅深度参与各种网络文学的评审和研究,还在新媒介文艺等前沿领域不断展示自己的最新成果。沈松勤教授作为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在唐宋诗词研究领域拥有重要学术地位,系国内唐宋文学评审的重要专家。殷企平教授兼任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在英国文学和中外比较文学批评实践中名声显赫。黄岳杰教授长期专注于校园戏剧文化建设,由他所负责的校园戏剧,无论是在戏剧剧本的原创还是经典名剧的改编上,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曾获中国文联“中国曹禺戏剧奖”、教育部“中国大学生艺术节”戏剧比赛一等奖、文化部“群星奖”优秀奖等。
通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团队成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青年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国家级或省部级奖项 60 余项;6部成果入选浙江省学术精品文库。
为了更好地凝聚团队整体力量,团队于2016年成立杭州师范大学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并于2017年成功申报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邀请了一批国内外文艺批评专家作为团队顾问和专家组,为文艺批评研究院的建设出谋划策。围绕这一重要学术平台的建设,团队开设了“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创建了“高端讲坛”“高峰论坛”“西湖论坛”等具有品牌效应的交流平台,并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出系列性成果。近五年,团队共召开国内外前沿问题学术会议35次,有力推动研究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艺批评领域的学术高地,促进浙江文艺创作的繁荣。
团队始终将培养时代新人作为核心使命,在强化以学术支撑学科发展的同时,突出科研反哺专业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育人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在教学中,团队依托自身的科研优势,发挥文艺批评特长,不断探索现代教学方式,积累先进教学经验,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认真落实“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承担的所有课程,都自觉践行课程思政,多门课程入选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其中三门课程列入省重点教改项目,改革效果获得师生强烈共鸣。与此同时,团队还与《西湖》杂志创建联合课堂,设置“圆桌讨论”文艺评论版块,由国内知名批评家参与,以中青年批评家、研究生为主,已举办35期“圆桌论坛”,持续发出前沿性学术声音,形成了全国知名品牌,开创了文艺批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五年来,团队成员累计指导了856名本科生和112位研究生,带领学生荣获暑期社会实践全国百强团队、全国优秀调研报告。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荣誉50 余项。团队连续 36 年举行话剧节,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和中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等荣誉。校园戏剧品牌项目获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礼敬中华”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涌现了浙江省优秀团员、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等榜样人物。团队共培养出30余名学者和百余名中小学校长。
围绕“八八战略”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团队充分发挥文艺批评优势,积极参与浙江文化建设。除了承担浙江省文化工程重大项目之外,团队成员还积极承担了多项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的重点工程,并与相关文艺团体紧密合作,高质量推出了众多学术项目。针对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发展现状,团队与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合作,邀请了余华等著名作家参与讨论,完成了有关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发展调研报告。团队成员作为重要专家,始终积极参加浙江作家新书发布、作品讨论会、浙江省“文澜大讲堂”等,发表有关作家创作的评论与研究40余篇,为浙江省文化发展推波助力。根据浙江省内不同地域文艺发展状态,团队还与省内一些具有特色的地区合作,联合国内评论家,共同探讨相关地区的文艺创作及问题。
在9月6日下午举行的浙江省高校新教师培训第一课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宣讲活动中,团队带头人洪治纲教授代表团队分享了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服务社会的经历、经验和感悟,表示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会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黄大年教授为榜样,潜心学术,勇于创新,立志做“大先生”,潜心育大英才,以兢兢业业的问学和育人方式,自觉践行黄大年式的团队精神。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