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举办新师讲坛:“打开双耳”:重新聆听声音的风景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3-10-27
 

20231025日下午,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打开双耳’:重新聆听声音的风景”讲座在恕园23号楼314会议室举行。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李佳贤主持此次讲座,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批评研究所讲师王樱子就“重新聆听声音的风景”这一现代性话题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作了专题报告。人文学院诸多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王樱子

王樱子老师的此次讲座围绕三大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Noise versus Sound:静音降噪

王樱子老师提出了声音艺术和音乐艺术的概念,她认为聆听其实是一件很被动的事,因为声音具动态的侵入性。工业化进程使噪音弥漫在从地面到天空的现代城市空间之中,甚至形成了种种噪音污染,城市声景中噪音的复杂性使其表现为一种多声部的嘈杂,对于噪音污染的测量与治理测量便也成为改善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第二部分Noise as Sound:噪音生产

王樱子老师在雷蒙德•谢弗的声音景观理论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认为噪音固然可能对人体存在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并非只能有“被消除"这一种命运。依托于声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包括噪音在内的声音的处理、应用和改造的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口头表达的局限和短暂、人耳接收的感性模糊都被超越,声音研究朝着精确识别和精准投放的方向前进。噪音可以作为“武器”,同样也可以作为“信号”。

第三部分Noise beyond Sound噪音美感

日常生活中的噪音一样可被视为具有艺术性的听觉对象。王樱子老师在此引用了当下比较流行的文艺现象ASMR,意为“自主感觉经络反应”或“颅内高潮”,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的多重感官刺激,展示独特的声音与画面,使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布满头皮、颈部、后背的酥麻之感,因而在国内传播的过程中也被称作是“耳搔”、“耳音”、“大脑按摩"等。王樱子老师认为ASMR是主要依靠耳语、触摸、摩擦等声音的情感力量来创造听者和发声者共享的亲密声音空间。重听噪音,赋予了听众重新认识声音景观的契机,听觉给予人的感受,也可以变成一种艺术。

与会师生对王樱子老师的讲座反响热烈。师生们围绕如何发掘“声音艺术”“噪音的美感”等内容展开讨论,王樱子老师针对同学的想法和灵感作出了关于声音景观想象的解答,为参会师生打开了一个更多元和广阔的审美视野。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