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太炎讲堂系列之:“读书治学的四个维度”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3-11-06
 

2023年11月3日上午,人文学院太炎讲堂系列讲座在恕园23号楼314会议室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存阳老师受邀作题为“读书治学的四个维度”的报告,历史系陈兆肆教授担任主持人,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教授宫云维教授参会与谈。我院历史系琚小飞副教授、蔡丹妮老师一同出席报告。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这场学术盛宴。

读书治学1


会议伊始,林存阳老师谈起了本场讲座的选题缘由,是来自他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名言的思考。林老师坦言,读书对在场各位师生而言都并非小事,也不算易事,如何达到孔夫子所言的“快乐境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次讲座的主题即以“读书治学”为主题,围绕两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是关于读书境界的探讨。林存阳老师以王国维先生和梁漱溟先生分别提出的“成大学问者必经之‘三境界’”以及“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之说为例,向在场师生言明“学迷心窍”的品质对于历史研究者的难能可贵。他认为,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而言,需要做到真正醉心于学问、痴迷于学术,进而为学术而学术、为学术而献身。

第二个部分是关于读书治学之维度的探讨。林存阳老师将读书治学分为四个维度:职业、事业、志业和命业。他认为,第一个维度职业,是以从事学问为一种本职工作,需要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的态度去完成本业;第二个维度事业,是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不仅要能专精,而且也需广度。做到不断深入、开拓,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第三个维度志业,是把做学问作为一种“志业”,即在自己的研究取得一定成就后,仍为之持续奋斗;第四个维度命业,是将做学问与自己的生活、生命融为一体,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学问要从心、从生命中发出来,才是真学问”。在这四个维度的更深层面,则是需要将读书向学当作人生的本业而并非副业。

宫云维老师以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分享了他有关“做学问”的感悟。宫老师认为,做学问需要拿出认真、踏实的态度,对于文史学科的学生而言,读书能够使自己的内心更为纯粹,进而达到更为高尚的境界。

读书治学2


在讲座尾声,同学们就“中国传统治学方法的一脉传承性”、“‘生活’与‘读书’之间维度的把控”等问题向林存阳老师积极请教,林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悉心解答。最后,主持本场讲座的陈兆肆教授也代表学院和在场的广大师生,对林存阳老师不辞千里来到杭师大为各位学子指点迷津、提供启发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