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太炎讲堂系列之: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婚姻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杨绿野    时间:2023-11-15
 

刘昌玉讲座


2023118上午,人文学院太炎讲堂系列讲座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33-209举行,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亚述学方向)、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昌玉老师受邀为同学们进行了题为“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婚姻”的讲座,历史系副教授孙超老师担任主持人,我院历史系施华辉、周真真、龚天慧老师一同出席报告。

讲座伊始,刘老师介绍了他对两河流域婚姻问题多年以来的关注和思考以及由此凝结而成的即将出版的学术著作《无爱之盟:古代两河流域政治婚姻史》。

在第一部分,刘老师首先通过对楔形文字记载的入手,开始为大家剖析早期两河流域政治联姻发端的案例、实践情况及影响。跟随者刘老师的步伐,同学们领略了城邦之间的政治婚姻逐渐转变为国家之间外交婚姻的历程。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刘老师归纳了国与国之间联姻的模式及其背后反映的国力的变化以及外交博弈。刘老师认为,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外交婚姻是外部政治婚姻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它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种次形式,即大国与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小国与小国之间的外交联姻。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外交婚姻属于平等的政治婚姻关系,大国之间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和目的,通过外交婚姻建立联盟。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外交婚姻多是依附关系或隶属关系,这里的小国在很多情况下就是大国的附属国或保护国,依靠大国来维持其统治,免遭其他大国的威胁,所以,小国通过政治婚姻同所依附的大国建立姻亲关系,是巩固其联盟的有效手段。

最后,刘老师对于两河流域政治婚姻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他指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婚姻是最主要形式,中央王朝与地方之间的联姻是维护统治的有效手段,中央王朝王室成员内部联姻属于特例,不具有普遍性。政治婚姻的主要特征是城邦之间的政治婚姻逐渐向国家之间的外交婚姻转变,政治婚姻具有时效性与不稳定性,且政治婚姻文献记载的简略、零散、无名。

在讲座尾声,同学们就“古代两河流域政治婚姻中女性地位的变化”、“两河流域相关记载是否要通过推测进行”等问题进行提问,刘老师一一悉心解答。最后,主持本场讲座的孙超老师也代表学院和在场的广大师生,对刘昌玉老师为大家带来这样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