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太炎讲堂系列之:从小冰到ChatGPT:对人工智能与汉语诗学的一个考察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3-11-21
 

文讲座1


2023年11月17日下午,人文学院太炎讲堂系列讲座在下沙校区行政楼一楼叙伦厅召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文贵良教授应邀作题为“从小冰到ChatGPT:对人工智能与汉语诗学的一个考察”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邵宁宁教授担任主持人,一同出席讲座的还有我院王海晗老师、浙江理工大学娄燕京老师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年级的同学共100余人。

本次讲座围绕前沿的人工智能诗学问题展开,2017年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之后,推动了各方学者对这一议题的思考。文老师首先介绍了当今学界对小冰写诗的四种看法,分别是欣赏派、灌输派、批判派、警惕派,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微软小冰的诗歌用现代汉语“编算”,那么自然也可以纳入到汉语诗学的考察范围,评价人工智能的诗歌还是需要回到其文本进行分析。

文讲座2


文老师以《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具体诗歌为例来分析小冰写作的语言状况,认为人工智能对汉语的使用并非全无意味,甚至能够产生一些有意趣的语句,但更多是充满了语病的句子,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用词不符合语法规范;第二,长句内部的词序往往不顺畅;第三,使用专名的突兀。造句能力是人类心智能力的重要表现,小冰这一智能主体还没有达到正常人使用语言的程度,更不用说是诗人创造的诗学语言了。之后文老师进一步剖析《阳光失了玻璃窗》的语言造型,发现当小冰根据图像来创作语言产品时,经常通过独特的“二二算法”来转换完成,并且指出人工智能算法所包含的这种重复方式,显得僵硬而单调,同时造成了语词、语句的分离与撕扯。

讲座的第二个部分,文老师介绍了自己与团队成员曾经做过的实验:将《阳光失了玻璃窗》中的诗歌题目输入ChatGPT,请它按照题目写诗。以《我是爱人已相遇三次》等文本为例展开分析,能够发现ChatGPT在语言的规范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第一,ChatGPT的仿诗基本没有语法上的错误;第二,ChatGPT对语言有一种“拆解”能力,它能够分析语词或者语句内部的关系。 ChatGPT作为一个“会写乖话的孩子”,仿诗语言通顺,结构整齐,一切都有规有矩。尽管如此,却避免不了开头切题、平行结构等模式化的因素,因而总体上缺乏创造性,一个独立而富有个性的诗学主体仍然成为问题。文老师总结人工智能主体的仿诗语言与人类自然主体的语言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语言的生命力来自生命的感知,缺少不了身体的在场感,人类自然主体的语言富有社会历史性,而人工智能主体小冰和ChatGPT的语言却无法获得这种社会历史性。就目前而言,人类对诗歌创作应该具备完全的信心。

文讲座3


文老师的讲座以跨学科的视野探讨当代智能科技与汉语诗学的互动效应,已经发表的同题学术论文刚刚获得了《南方文坛》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被评委会认为不仅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新路径,更具文学理论的普适性与前瞻性。讲座过程中在场师生反应热烈,多名同学就“人工智能写小说的情况”“人工智能文学的阐释”等问题向主讲人提问,文老师逐一进行解答。讲座最后,邵宁宁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学术观点的前沿性与创新性,同时也代表学院和在场的广大师生,对文老师为大家带来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