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由人文学院主办的“比较视野下的制度与思想文化”系列讲座“艺术史与文史研究”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23号楼314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谦慎先生主讲,人文学院陆德富老师主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在如今跨学科热的治学环境下,艺术史和文史研究应当如何交互?白教授在此次讲座中用了七个案例分享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治学经验。
这七个案例分别是:王时敏致王翚七札卷;徐釚的《枫江渔父图》;张纯修画像;傅山的《啬庐妙翰》;瓷书:观鹭园藏康熙观音尊;明清信札反映的古代书信传递问题;从扇对看清代精英的文化生活。在这些艺术史研究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中国文人艺术的主角——文人士大夫,不但是政治和社会精英,还常常是学者、诗人、书画家和艺术收藏家。这就决定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和其他学科有多重的交叠关系。
我们可以从书画的题签、引首、裱边、题跋以及印章中找到一些意想不到但格外有用的史料。比如徐釚的《枫江渔父图》有72名贤题咏,从这一集体性题写活动中,不仅可以看到名贤的书法、印章、题跋习惯等信息,还可以看到在京的官员和文人、应征官员和文人、前来拜访名人的文人等人物之间的互动信息;傅山在《啬庐妙翰》中错落有致又排版分明的书写方式、王铎杂书卷中“支离破碎”的抄写方式可以看到晚明士人的读书习惯与状态。因此,书画中蕴藏了许多重要的文献信息,就算是简短的一则观款,其中记下的同时观赏的所有人物的姓和字、时间和地点都会成为重要史料,在编年谱、考订一个人物的行踪和交游时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怎样查找和使用金石书画中的文献资料呢?白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几种方式:第一,著录、图录(大型综合图录、文博单位专门图录、专题展览图录、私人藏家图录)、以及带有题跋的书画册,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第二,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有些博物馆开始出版网上图录,如美国的Freer Gallery of Art,他们没有印纸本的馆藏宋元绘画的图录,而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电子图录。第三,文物拍卖市场的资料。第四,文人信札。和文集中的资料相比,信札更为丰富真实。而且一些博物馆、图书馆藏和私人藏家出版了自己收藏的信札,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第五,印章。在研究中,不仅可以用流派印章的风格来考订书画拓片古籍的大致年代,还可以观察到收藏者和当时的政治、文学艺术的关系。但在利用书画中的文献时,要注意既要警惕伪作,又应考虑伪作可能的文献价值。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