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下午,太炎讲堂“海外名家”系列讲座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23号楼314会议室召开。法国索邦大学现代经济史荣誉教授Dominique Barjot(多米尼克·巴尔若)受邀作题为“Is There a French Model of Capitalism?”(是否存在法国资本主义模式?)的分享。历史系林航教授担任主持人。历史系周真真、蔡丹妮、龚天蕙等老师和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巴尔若教授提出法国是否存在法国式的资本主义模式这一问题。在师生的共同思考后,巴尔若教授指出,这一问题源自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渐诞生的“商业史”研究范式。这一范式受到了50-60年代“management revolution”(管理革命)的影响,包括诸如钱德勒《看不见的手》、彼得·德鲁克、约瑟夫·熊彼特、托尔斯坦·凡勃伦和马克斯·韦伯等等学者和相关著作。从这一研究范式展开,如何判断“法国资本主义模式”是否存在,巴尔若教授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了相关论述:
一、商业史:经济史的一个主要维度。从商业史的研究范式来看,巴尔若教授认为法国式资本主义模式是存在的,其受到了历史学研究方法更新的影响,法国历史学界通过期刊研究、历史编纂委员会的相关研究、公共商业史研究的推进、档案史料的进一步挖掘等方式。从商业史角度对法国资本主义模式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拓展。与此同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加入其中,包括微观经济学角度钱德勒学派的研究方法、对银行交易记录的关注、以及与之相关的统计学的历史方法。当然,在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方法,巴尔若教授认为其均对研究法国式资本主义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法国大企业的起源:推动现代化的国家和第三产业偏好。在商业史研究范式的指引下,巴尔若教授通过具体的法国大企业发展的实际案例,来论证法国式资本主义的独特发展模式。巴尔若教授认为,法国大企业源自于非工业性质的服务业,及其国际专业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家力量的参与和对国际竞争力的重视,都推动了法国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巴尔若教授非常重视法国银行和法国特许权制度,后者所反映的公用事业的加入,都对法国大企业的壮大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三、二十世纪大企业模式的突变。在论述了法国大企业的起源和发展后,巴尔若教授按照时间顺序,对20世纪以来法国大企业模式的变迁详细论述法国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特点。向公共有限公司或公司的过渡,是20世纪法国大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式。其次,随着韦伯“科层化”、二战前后技术和管理向美国转移的发展趋势,法国大企业也出现了“美国化”的变迁特点。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自由主义诞生后,“美国化”成为法国大企业的一个新特点。当然,巴尔若教授也非常关注同步进行的“国有化”与“混合经济”的模式变化。国家力量的介入也是法国大企业发展的另一显著特点。最后,巴尔若教授指出全球化是法国大企业及其背后资本主义模式的一个时下议题,而全球化的影响是使世界各地的大企业模式同质化,这些对于法国商业史研究有深远的影响。巴尔若教授在最后呼吁我们关注全球化的同时,也指出法国在一些领域也具有竞争性:能源、建筑材料、汽车和航空、服务(超市、水和环境)、农业综合企业和最重要的奢侈品行业。这些都具有深刻研究的理论价值。
最后,老师及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与巴尔若教授进行交流与探讨,如法国经验对中国的有益借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法国和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法国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在当今时代是如何演变的。讲座最后,主持本场讲座的林航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多参与相关学术讲座,并再次提议在座师生用热烈的掌声向巴尔若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