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太炎讲堂系列之洛阳:一座工业重镇的崛起(1949-1958)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金姝澄    时间:2024-11-15
 

20241114日下午130分,由人文学院主办的太炎讲堂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系列讲座,暨杭州师范大学专门史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洛阳:一座工业重镇的崛起(1949-1958)”,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23号楼314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盼主讲,历史系胡悦晗副教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等相关单位的多位老师参加。

洛阳1

林盼老师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史、历史社会学等领域均有涉猎,主要从事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单位组织以及国有企业生产机制、权力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本次讲座主要围绕计划经济时期洛阳城市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及洛阳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国工业化的重要实践之一的特殊之处展开。主要脉络为:介绍洛阳的城市历史;计划经济时期选择洛阳发展工业的原因;建设洛阳的主要社会群体;以及洛阳城市景观的苏联元素等。

讲座开始林盼老师首先对照地图介绍了洛阳的城市遗迹分布,阐述了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将洛阳的历史大致分为几段:约13世纪之前洛阳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南宋以后,洛阳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民国时期洛阳势力交错复杂,1932年时短暂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而后直到1949年洛阳解放后开始发展城市工业,才迎来新的阶段。

洛阳2

建国初期,洛阳的城市工业能量低微:1949年洛阳解放时,城市产业结构以农业、消费业为主,工业极度不发达,只有极少量的小型手工业存在,最大的手工工厂仅有约300人。

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156项重点工程”,即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并介绍了近些年学界为研究此内容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期间老师以数组实地调研的照片为引,向同学们依次介绍了华北制药、鞍钢集团、本溪钢铁集团、昭和制铁所、沈阳机床厂、中捷友谊厂、齐齐哈尔的一重、云南锡业集团、包头钢铁集团、哈尔滨锅炉厂等重点工厂。

洛阳3

在谈到洛阳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时,老师总结了三点内容:资源、均衡及国防。洛阳以丰富的河流资源、矿产资源等天然条件作为依托,开办了包括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等在内的十大工程。这些工厂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则主要依赖于前苏联的支持,而建设的群体主要来源于受“沿海紧缩”政策影响而内迁的上海人,也包括部分广东人、四川人等。在上海市、洛阳市和中央的“三方拉扯”下,最终有大量的上海工程、建设人员来到洛阳涧西,帮助洛阳进行工业化及其相关的配套建设。而接踵到来的大量上海人口又倒逼工厂与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即所谓的”企业办社会“,以完善这些外来人口的教育、医疗、生活等需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洛阳的城市景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有名的上海市场和洛阳市场;各种上海老字号开设和符合上海口味的餐饮业的入驻;兴建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苏联式建筑群;洛阳涧西地区的方言也受到了吴语一定的影响。

讲座最后,部分同学和与会教师针对林老师讲座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提出了各种问题,林老师给予了耐心、详尽的解答。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但是这次讲座以及林老师的研究给大家带来的深入思考还在不断继续,有关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国工业化的研究,也有待更多的学者师生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与探索。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