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太炎讲堂系列之近代稿本文献整理研究的若干思考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4-11-25
 

2024年11月21日下午13点,人文学院太炎讲堂“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下的国家与地方”系列讲座“近代稿本文献整理研究的若干思考”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1号楼109室召开。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裘陈江老师主讲,我院历史学系副教授徐杨老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沈洁老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王婧娅老师、我院中文系楼培老师和众多历史系研究生、本科生一起参与此次讲座。

裘陈江老师认为,只要文献尚未正式出版,均可称为稿本。稿本文献一般而言即原始史料的初始状态,不管从信息源头还是存在样态的角度来看都有极珍贵的史料价值,在历史研究中应形成优先使用稿本文献或追溯校核稿本文献的意识。由于年代距离较近,近代文献史料本就浩繁,同样出于此原因,近代的大量知识生产后沉淀不足来不及出版,都还大量处于稿本状态。近代稿本文献的数量明显较古代更多,如何在研究中溯源稿本?如何有效地整理大量的稿本文献?如何校核这些稿本文献并从中获取信息?裘老师在本次讲座中通过稿本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经验与教训、研究举隅三部分的详细阐述展开讲座,向大家分享近代稿本文献整理研究的若干思考。

首先是稿本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重要性自不必多说,稿本可谓史料信息源头的源头,不管是文献中包含的文字信息,还是稿本存在样态上携带的物质信息,都有极珍贵的价值。文献在整理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信息的错漏,追溯稿本就可以有效解决很大部分问题。裘老师尤其强调一点,虽然我们在谈论稿本,但并非要形成所谓“稿本崇拜”。稿本一般而言是原始史料的初始状态,但也不绝对。

紧接着,裘老师分享了他整理近代稿本文献的经验与教训。他谈到稿本文献的使用首先便是释读,或为研究而释读,或无目的地释读,整理和考证可以同时进行,每整理一部文献,或许就能完成一篇研究性论文。裘老师分析道,每一部文献都会涉及各个方面,只是各有侧重,一旦进入整理必然会迫使研究者去自学和实践各种知识、工具。比如研究叶昌炽日记、缪荃孙日记、徐乃昌信札、刘承幹日记信札时需要学习藏书、版本的相关知识(缘上述所涉人物都是藏书家之故),整理陆润庠信札时会涉及医学知识,看耆龄日记需要懂得西北史地的知识等等,也即是研究者尽量要与研究对象同处一个“境界”。

最后,裘老师展示了多例具体的研究来向大家阐释信札时间的考证。手稿书信,哪怕是已经整理的书信多有未确定时间的问题,对此,裘老师指出利用稿本文献的话,不可忽视从书信本身是否有信封、邮戳等入手,也可通过深入考证书信内容中的事件、著作、人物等挖掘时间信息。在这一部分研究举隅中,裘老师逐例分析,细致而有条理,简明又不乏深刻,形象地再现了信札时间的考证思路与过程,为大家呈现出稿本文献整理研究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及规范的研究思路。

本次讲座顺利结束,与会众人通过裘老师的分享与讲解,认识到稿本文献及其整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了解到近代稿本文献整理研究的具体思路与操作,并学习到文献研究应具备的知识积累与专业技能,收获了珍贵的经验与建议。

稿本文献1副本

稿本文献2



学院新闻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