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就业天地

就业天地

就业育人“践行者”,逐梦青春“摆渡人”

来源:李悦   作者:李悦    时间:2024-12-03
 

“我真的很疑惑,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都这么难吗?00后不是要整顿职场吗?怎么连职场都进不去呢?”近日,百万粉丝博主“羊毛月”因嘲讽大学生难就业,遭到00后“反整顿”,两天掉粉80万。更有网友感言“应届生好像老老实实蹲在路边讨饭突然讨饭的碗被人踢了”。随着秋招季的推进,“羊毛月”刺痛的不仅是起早贪黑奔赴在求职路上,排队几小时投递简历的大学生,还有寒暑无休、365天全程在线的一线就业工作者。

前有网红质疑“有没有认真工作”,后有博主嘲笑“怎么连职场都进不去”。网络谈论“职场话题”的频频翻车,00后求职者的“反整顿”也引发了高校就业辅导员的深思:大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就业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精准识别并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境?如何讲好中国就业故事?

一、用心用情用力,搭起就业育人“连心桥”

做好就业工作,要坚定信心。秋招碰壁、考公失败的名校师范生感叹,“真的就感觉自己的人生要完蛋了,好像一点机会也没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中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为大学生们坚定就业信心。

做好就业工作,要充分共情。“羊毛月”“李佳琦”高高在上的调侃、无法感同身受的指责、缺乏同理心的态度彻底触碰了00后逆鳞。这也给就业辅导员提了个醒,要在充分共情的基础上做到岗位推送贴心、就业指导入心、重点帮扶暖心。真正站在毕业生立场“掏心窝子”,而不是高高在上“插肺管子”。

做好就业工作,要持续用力。一是厚植家国情怀,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就业育人工作持续用力。通过形势政策课、就业指导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红色党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鼓励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到紧缺领域就业创业。二是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己任,做好师范生就业工作持续用力。注重榜样引领,举办“校长名师讲堂”、“一线教师经验分享会”等,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持续推进包含三笔字培训、模拟上课大赛、演讲与朗诵课程等在内的“师范生技能提升工程”、“未来好老师”等品牌活动,为师范生素养提升赋能。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少数民族就业工作持续用力用自身行动引导学生践行“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项目、“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在助力民族地区全面振兴中主动践行青春使命。

二、有责有为有策,打好就业指导“组合拳”

生涯启航,制定“大学四年攀登工程”带领学生“筑梦”。在新生入学时启动“生涯成长档案”建设,记录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密切关注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发展过程,从就业意识唤醒、自我认识深入、就业市场了解、见习实习等各方面着手,覆盖全员、贯穿全程。

智绘未来,编撰《就业升学行动指南》引领学生“逐梦”。收集近五年就业升学数据,构建集招聘信息、常用材料、操作指南、信息查询、经验贴等为一体的就业升学“素材包”、求职信息“资源包”、典型做法“案例包”,为毕业生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技能培训,铺设成才顺畅通道帮助学生“圆梦”。优化就业升学指导服务,推行研途励学训练营”、“大学生职业成长训练营”。打造考研自习室,邀请教授、综合导师、学长学姐进行学业辅导。组织开展大学生求职面对面、创新创业分享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开发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菜单式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素养“创业”促进“就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分享平台。邀请专家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帮扶和指导。

三、做实做细做深,打出就业帮扶“精准牌”

“顶层设计”,就业结构优化之机。出台《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就业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支撑制度。从制度上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党建+”模式,就业帮扶赋能之助。一是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就业指导、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贯穿于党员日常教育的各环节,宣传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就业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就业育人作用,调动教师党员对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教师在考研指导、就业引导等方面的优势。三是发挥结对共建的先锋领航作用,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学生支部内部结对,毕业生党员与班级同学结对,搭建“1+N”帮扶小组模式,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岗位推荐

“访企拓岗”,就业渠道拓展之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访企拓岗。主动联系对接用人单位,积极组织企业入校举办宣讲会,为学生提供面试指导和简历诊断活动。开展“暑期重点单位走访”,组织学生到中小微企业考察参观、实习。

“一一策困难群体就业兜底之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建立包括院领导、系主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内的“一一策”重点群体跟踪帮扶小组和帮扶机制。为每一位边远省份学生推荐就业岗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做好求职交通补贴、就业困难补助金发放和家访慰问工作。建立院领导带队定期走访看望联系毕业生制度,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线上线下365”,就业服务暖心之屋。“提前批”到“毕业季”,线上线下全程在线为毕业生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细化就业服务。广泛收集发布考研调剂信息、二学位报考信息、招聘信息等,为毕业生持续推送就业升学信息,一对一就业指导,修改简历、召开就业主题班会。在做好服务的同时,高校就业工作者也要通过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就业指导师等培训学习,积攒自身经验信息支持,帮助学生拓展就业知识,提高求职能力。

因此,无论是正奔波在投递简历路上、天寒地冻早出晚归奔赴图书馆备战考研考公的毕业生们,还是要初入职场的00后打工人。请相信,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羊毛月”,是致力于成为学生青春奋斗的同路人、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更是就业育人“践行者”、逐梦青春“摆渡人”。请坚定信心,求职路上有他们保驾护航,他们也定会在用心用情用力、做实做细做深之间,奋力答好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这道必答题


官方微信
学校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ICP备0700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