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研究员、语言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语保工程首席专家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黄晓东莅临我院,为学院师生做了“汉语方言研究漫谈”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王文香老师担任主持,史光辉、张薇、吴小芬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此次讲座。
黄晓东教授以汉语方言研究为主题,展开了系统且深入的学术分享。他着重剖析了历史文献资料、少数民族语言资料及传教士方言文献资料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独特价值。此外,黄晓东教授还强调,在汉语方言研究实践中,应综合运用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多种理论方法,将空间地理因素与社会人文因素有机结合,从而为汉语方言开辟更为广阔且多元的研究路径。
首先,黄晓东教授介绍了婺州片吴语中“是侬”“是我侬”“是何”等研究案例。结合敦煌变文、《祖堂集》《缀白裘》《十五贯弹词》等历史文献与今婺州方言,考证了婺州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的本字。黄晓东教授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在考察本字时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原则:音义皆通、于古有征、方言旁证,切不可随意附会。
其次,黄晓东教授分享了婺州片吴语量词变调现象的研究案例,系统梳理学界现存的不同学术观点。借助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中同类现象的考察,黄晓东教授提出婺州片吴语量词变调现象的性质应为语法变调。
再次,黄晓东教授通过传教士方言文献与今金华方言的对比,考察了金华方言150多年来的演变轨迹。黄晓东教授指出,传教士所记录的方言文献虽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但也往往具有方言基础不明、语言特征杂糅等缺陷,需要特别注意。
最后,讲座交流互动环节,黄晓东教授就“金华方言中‘将’字”“客家话中‘是侬’等方言词”以及“如何将汉语史与地理语言学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解答。
本次讲座,黄晓东教授结合亲身研究经历,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不仅激发了大家对汉语方言研究的探索热情,更为具体研究工作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方法论指导。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