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文学子: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奉献青春、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锻炼成长,并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好项目准备,经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要求和事宜通知如下,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
一、活动主题
学思践悟新思想 挺膺担当建新功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2月
三、主要内容
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项目组团、个人实践、就近就便”的原则,结合我校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分重点方向和专项活动2大类。
(一)重点方向
1.理论普及宣讲
围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
2.乡村振兴促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动青年学生了解认知乡村,特别是省内山区23县的乡村发展状况,积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3.发展成就观察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方位展现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来在各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我省在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取得的丰富成果。以中国大地为课堂,组织青年学生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4.民族团结实践
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共同富裕实践
组织大学生发挥专业学科教育优势,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建设实践调研活动。
6.生态文明实践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把握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广泛传播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成果,在实践中引导大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7.文明新风实践
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课后服务、组织社会调查、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基层团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
8.美丽浙江实践
聚焦美丽浙江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深入乡村、社区开展环境治理、科普宣讲、社会调研、发展献策等活动,讲好美丽浙江故事。
9.反邪教宣传实践
结合实践地实际情况,以反邪宣讲、科普宣传、法治普及、社区服务、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活动,向基层群众宣传党和政府关于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的政策法规,提高基层群众识邪、防邪、拒邪的基础素养。
(二)专项活动
1.大中小学社会实践一体化专项实践
以大中小社会实践一体化为切口,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重点围绕各学段实践育人目标递进、理念融合,以调查研究、理论宣讲、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等多样化形式助力引导大中小学育人主体的互访交流,探索搭建大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共享,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参与、一体化推进、一体化指导中取得实效。
2.“共富杭州、青春先行”专项实践
重点围绕“一老一小”“阳光成长”“教育共富”等民生工程开展专项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助推杭州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发展。
3.“返家乡”专项实践
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践行服务,引导青年大学生关注、支持家乡发展,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可进入“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返家乡”平台查询各省、市、区设岗详情,注册个人信息后进行报名并与招聘单位联系。
四、活动要求
(一)完善组织,确保安全。各学院要在活动中完善组织工作,开展必要的培训,特别是安全教育。要突出寒假社会实践的项目化管理,做到“按需设项、据项组团”,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切忌走马观花、变相旅游等形式主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务必将师生安全放在首位,落实细化本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的安全管理责任。项目组团、个体实践的团队,学生所在学院及项目团队指导老师均要对学生安全负责,以项目团队指导老师为主,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尽量在学生家乡开展活动,严格贯彻“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
(二)善用传媒,推广品牌。各学院要切实做好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和典型事迹的报道工作,确保宣传报道的数量、质量和及时性。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大众传媒、校园媒体等,提升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三)扩大覆盖,加强建设。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划,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参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不断加强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力争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推动社会实践的阵地化、长期化。
(四)认真总结,做好对接。寒假社会实践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相关工作,特别是在2025年暑期可以延续开展的实践项目,并做好相关实践基地的对接,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好前期准备,特别是为专业社会实践项目培育做好各项准备。
五、申请表报送时间及方式
1. 截止日期:2025年1月2日(下周四)10:00
2. 申请表提交方式:
由项目负责人以及个人上报给本班级组织委员并由各班组织委员做好收集和统计工作,于2025年1月2日(下周四)10:00前将《团队申请表》(附件1)与《个人申请表》(附件2)以及寒假社会实践开展计划班级汇总表(附件3)(注意:是已经汇总完毕的表格)发送至邮箱1922642867@qq.com
联系人及联系邮箱
朱 赫:17857519230
宋欣洁:15257378827
高淼苗:15857227177
【杭师大人文学院青协社会实践部】
学院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推荐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